在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品位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也正蓬勃兴起。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社会,它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班级文化。只有把班级文化建设好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才有了它坚实的基础。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显性文化要素和隐性文化要素交织而成的。在选择和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文化要素,而且要重视隐性文化要素;不仅要注意文化的教化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中的显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则是班级文化中的隐性文化要素。

一、以“家”样的物质文化取悦人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卫生状况、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班级环境布置是班级文化的直接体现,一个集教育性、美观性与发展性为一体的班级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生活和交际的良好场所,也能促进班级文化的有效形成。

1.净化教室

做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 班级的 老师和学生都能持之以恒地与不讲卫生的习惯作斗争,真正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我要求我的班级在卫生方面要达到如下标准:

1、教室内如蜘蛛网、球印、脚印;

2、教室内的门、窗、桌椅没有损坏的痕迹;

3、墙面、桌椅面没有乱涂乱画乱贴的情况;

4、教室抽屉内无垃圾堆积的现象;

5、卫生工具在指定位置摆放整齐,纸篓内垃圾要勤倒,不允许出现溢出现象;

6、饭后必须将桌子抹过,抹布统一放在指定位置。

7、放学后,统一将椅子塞到桌子下面,桌子前后左右对齐等。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要求过于细化,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觉得一定的精细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毕竟还小,只有让他知道了具体应该怎么做,他们才有可能做到怎么做。良好的习惯就应该是这样细化出来的。所以,实施这一要求的过程,不仅是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目的是营造一种规范的环境。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