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发现自己陷入沮丧、愤怒、抓狂,甚至为孩子反复的言行不当而恼火得撕心裂肺时,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这类的事例太多了。但尽管如此,父母们也依然表示,有时对孩子的言行放手,或不去争较并非一件易事,尤其在危机关头,或者当孩子违背信义。作为父母,很难像没发生那样,反复给孩子机会,或者给他全新的开始。

然而,事实是父母的怨恨最终会给孩子更多的权力。因为父母传递出的信息等同于孩子有权控制你的情绪。那么,父母可以做些什么,缓解并安抚自己的愤怒和伤害呢?

一、避免太过感情用事

这很难,至少比说得更有难度。尤其当孩子表现出各种杀伤力极大的言行时。但这当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仍然在于:孩子更多针对的并非父母,而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无效能力。

试想,作为父母的你本该完成某个项目的工作,可你正在逛网购或玩游戏,你的老板对此会作何感情?“是不是我的管理不到位?否则我的员工应该停止浪费时间,而是专注于工作”。相反,你的老板可能会从更现实的角度处理这个问题,而作为你,则依然我行我素。

专家曾提到,对于管理孩子,父母从冷静、客观的立场出发最为有效,并且将自己定位为家庭事务的“首席执行官”。

二、辨别并确定自己的情绪

育儿书籍作者戴比平卡斯在她的作品《有时真不喜欢我的孩子》里写道,父母承认自己的愤怒,以及受到的伤害,从某种程度而言可以更长久得帮助自己解决抚养中的相关难题。

对自己的孩子生气,或者被他们的行为伤害,这些都属于正常,没有关系,父母不需要为自己不喜欢孩子的某些行为而充满内疚,也不需要在自己心烦意乱时,强迫自己围着孩子团团转。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产生的负面情绪,是很正常、自然的反应。

三、宽容不等同于忘记

很多父母在恼火万分时,几乎不愿再给孩子机会。当然,不难理解父母这份来自于孩子无休止的挑衅、痛苦、愤怒的情绪。如果说忽视这类感受,也很不现实。然而,专家仍鼓励父母思考,通过这类伤感情的事件,与孩子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很多时候,孩子学到的是:“我很坏,我没办法改变!”或者“我只是一份失败的‘作品’,不值得再试。”而事实是,如果孩子一遍又一遍,反复不断的犯同一个错误,其实是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的极好平台。同时,在父母的指导下,让孩子明白:下一次,他可以拥有完全不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