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每个接孩子的家长几乎都把自己的孩子夸奖一番时,洋洋的妈妈不高兴了。

“你画的这是什么呀!”在妈妈眼里洋洋画的什么都不是。 “……”胆小的洋洋被妈妈一责问,想说却说不出来。 “我在问你话呢!你到底画的是什么?”妈妈什么也问不出,“乱七八糟的,你这不是瞎胡划吗!” “呜——”洋洋终于被妈妈弄哭了。

这样的家长不少见,每当这时我总会站在孩子一边:“你怎么这样说孩子呢?不是孩子的画儿出了错,而是家长你的观念出了错。” 不错,今天的主题是画一幅游乐园的场面,其他孩子都画出大型的玩具和游玩的人,而洋洋的画看不出哪是玩具哪是人。但是,你有没有看出她画的也很有趣呀,甚至比其他人的画更有趣(见下图)。

这里没有大家司空见惯的玩具造型,没有身体动作一清二楚的小人儿,没有人们认为只有儿童才能出现在游乐园的思维定势,而是让人、动物、玩具都在一个时空里不分彼此地玩耍,这里没有没生命的东西,全是活的,全是快乐的,当全班作业摆放在一起时,我肯定首先会被这幅画感染,怎么能随便地评判她是胡乱画呢?尤为可贵的是,整个画面有点有线也有面,既相互对比,又和谐有趣,这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无意识的美术语言的自然流露呀!可是正像这位母亲,又有多少人在给孩子制造“冤假错案”呢。可见,父母们一定要学会解读孩子心灵的作品。每个心灵都是独特的,绘画这种表现心灵的方式越有个性就越有创新特质。不要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把孩子创新的幼芽给碰断了。

那么,做父母的怎样学会解读孩子的画呢?不难。最关键的是父母要拥有一颗童心。只有童心才能走进童心,解读童画。面对孩子的一幅画不要忙着责问,要学会蹲下来像孩子一样语气的寻问。孩子发现你是在尊重他,他就不可能不愉快地欢迎你,一定会讲得津津有味。这时你除了理解和赞美,还有一点点地提醒。我的体会是:理解和赞美不可小于90%,提醒不可大于10%,责备不该大于0%。这里又有两个注意点:

1. 赞美。赞美不可俗套,就那常说的两句话“你真棒”,孩子听多了就没有效力了。赞美一定要发现他的画面中独特的地方,让孩子觉得你不是在说好听的假话。从这个角度说,理解比赞美更重要。

2. 提醒。提醒孩子多留意生活。孩子的画往往流于简单,父母们就要学会友情提醒:孩子,我觉得你每次画的树怎么都一个样呀,走,咱们出去观察一下外面的树好吗?相信吧,等回来重画时,孩子的树就再也不是一个独棍上画着一个圈了。 注意了以上两点,解读就不再是单纯的解读了,而是富有意义的激励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