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管理之管见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幼教改革的核心。课程管理的改革则是幼儿园管理者必须面对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课程管理与新型的课程管理区别何在呢?本文从课程管理的选择、实施、方式和归整四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课程的选择

长期以来,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材,这使得幼儿园课程在呈现百花齐放局面的同时存在一些偏差。新型课程选择的主体包括管理者、教师、幼儿、家长及社区,虽然他们在课程选择中所承担的角色不同,但无疑他们都应成为课程选择的参与者。管理者为幼儿园明确课程选择的方向;教师是课程选择的主力军;家长和社区做课程选择的好参谋;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则是课程选择的主要因素。只要是富有教育价值的、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都应尽可能地纳入到课程中。

(二)课程的实施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管理者以教学计划和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作为检查教师工作的依据。新型的课程实施,要实现从观念到行为,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课程的实施是载体,是关键。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基于这种认识,预成活动和生成活动都要以幼儿为中心,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个别差异,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新《纲要》同时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幼儿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质量。

从静态到动态: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的,因此幼儿探索的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这就不可避免的是教学过程带有许多不确定性,随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当我们的计划与幼儿的兴趣、关注的热点发生矛盾时,教师是按照计划逐条进行,还是追随孩子的需要对计划做出调整呢?新《纲要》告诉我们,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的执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因此,只要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对孩子的发展是有益的,作为管理者,就要把决定权交给教师,让教师决定活动的内容、时间和形式。教师就应毫不犹豫地追随幼儿,调整计划。计划是静态的,调整是动态的。课程的实施就是在静态的计划中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