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目的性反映在幼儿园中,就是根据社会的希望和要求去塑造幼儿的。跟随科研工作室的学习,自己有很大的收获,在与其他老师的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让自己对如何制定教育目标有了更加清晰、明确,帮助自己解决了制定目标的困惑。

1、目标先、活动后。

目标的确立要在过程前完成。目标决定着过程,影响着过程。教师要明确目标是活动过程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成功是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要本末倒置,先有活动,再写目标)。

目标为中心来指导教师的教学,教学的策略也同时要围绕这教育目标来开展和进行,我有的时候就会犯这样的错误,在活动制定完后才回到目标,确实有一点本末倒置的现象,有时还没有认识到这样做的后果和严重性,但是通过学习,再来反思自己的作法是不对的,会严重的影响自己对课程的把握。对教学的效果也同样产生不好的影响,明确的目标才能够有清晰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思路。

2、目标不够清晰明确。

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明确,是可操作的,可测的,可评价的,切忌太空太大。有的时候制定目标往往过于宽泛,会常出现培养、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等目标语言,这样的语言不够具体,指向性不具体,通过学习后,认识到制定这样的目标根本起不到指导教育教学的作用,反而会让教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模糊不清。

3、目标制定还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

目标制定要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需要和发展目标,课程组织的中心是儿童的发展,为了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心中应具有关于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理想目标,应了解每个幼儿现实水平(这点应通过观察与过程性评估来实现)制定满足每个幼儿发展需要的目标,既目标应体现层次性。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增强针对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一般来说,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目标具有强制性,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而智能发展目标和非智力因素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是有差异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在其最 近发展区内确立教学目标。只有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因此教师要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现状及内在需要,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