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1可看出,X2/df值为1.35,远小于2,接近于1;NNFI、IFI、CFI的值分别为0.90,0.92和0.92,均大于或等于0.90;而残差RMSEA的值则为0.032,远小于0.08,这说明各项指数均在一个优良的拟合模型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此,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知识由科学课程知识、儿童发展知识、科学教育方法与策略知识及科学学习评价知识这四个因素组成是适宜的。

(二)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知识的聚类分析

我们以科学课程、儿童发展、科学教育方法与策略以及科学学习评价知识为4项聚类指标,对全体321名教师的科学教育知识进行聚类。表2是聚类分析结果的简化表。

从表2可看出,教师的科学教育知识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在方法策略知识上的得分最高,表现为明显的探究取向,鼓励儿童主动探究和亲历发现。且在科学课程、儿童发展以及科学学习评价各个维度上的得分也均处于最高水平,知识的丰富性较好。第二类:在方法策略知识上处于中等水平,虽低于第一类教师,但类似于第一类教师,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探究倾向。不过,此类教师在科学课程、儿童发展以及科学学习评价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处于较低水平,知识的丰富性较差。第三类: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处于最低水平,知识表现较为贫乏、保守。其中,方法策略知识主要表现为非探究取向,强调向幼儿灌输、传递与强化科学知识与原理。第四类:方法策略知识的水平略高于第三类,但也主要表现为非探究取向。且在科学课程、儿童发展以及科学学习评价三维度上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较之第三类,知识要丰富一些。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