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

一、 关于导入

在磨课中,大家思考了很多种导入的方式,从作者导入,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从谈对海的认识导入,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从诗歌的体裁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最后经集体研究,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大海的视频导入,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给没有看过海的同学以感性的体验,进而引出小诗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试讲后,这种导入的方式确实不错,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使得孩子们想急于读这首诗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符合孩子们的学情。

二、 关于识字写字

原来设计的集中识字,通过对比字形进行识字,但效果不好,经过大家的几次磨课,修改成随文识字,例如“秘”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神秘的意思,“滩”借助图片理解字义,并将识字与朗读相结合。“礁”联系前面的学习基础,通过比较“瞧”进行自主识字。随即引出 “焦”,重点理解焦的两个含义。写字方面有侧重:“秘”这个字重点指导笔顺,“滩”重点从结构上指导,而“礁”因为在第二单元学过“瞧”,所以没有重点指导书写。每个字的处理都根据这个字的特点和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进行指导,很有实效性。这样的识字写字教学使得生字不是单独的字,而是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这样更利于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

三、 关于朗读

学习诗歌比较有效的方式是朗读,如何让学生读得有韵味,是这节诗歌教学的重点。通过范读、想象读、赛读、评读、配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教学。在磨课时,师傅和工作室的其他老师给了我很多启发和细致的指导,有些方式我在课堂上有所呈现,比如说指导读出“神秘”,学生读出了这种感觉。整体来说,孩子们读的兴致很高,都争相恐后地来读,而且从美美的的表情中能看出他们爱上了读诗歌。但因为孩子们太想读了,所以在每个小节中用的时间比较多,而且每小节出现的方式都是一样的,没有特点。所以课后,我也在思考前三节因为结构相同,只重点指导一节,然后总结方法,出示学习助手卡片,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两节。但对于学习助手卡片的设计还在思考中,怎样能让学生放得有实效呢?

四、 关于拓展、写作

在研讨中,大家提到了群文阅读,确实对于这样一首相对简单的诗歌,一节课只学一首,不能让孩子读得过瘾,读得尽兴,所以又选了两首和大海有关的诗歌、一首学生创作的诗歌,如果对于积累、拓展而言,是很有效果的。但对于后面的写诗歌环节没有起到指导、拓宽思维的作用,学生无从下手,当时就有孩子饶头说,怎么写啊?回过头来,我思考如果是我,当时读了好几首诗歌,一下子让我来写,好像也无从下手,更何况是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孩子呢?所以,我当即说,孩子们其实我们也能写出这样的诗歌,咱们下节课就来研究怎么写。回想原来教这篇文章时,两节课时也是这样来分配的,第一节课学习生字、朗读诗歌,第二节课,重点学习仿写诗歌。所以在教学时,真的要以学定教,符合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那么这节课的重点就看要落在哪,如果是落在仿写上,前面的读也要为写服务,但写的时间真的不太够,一节课的容量太满。这也是我重点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整节课的教学,从最初的教的角度去设计到以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以学生的学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研讨使我不仅在设计这节课上受益,也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多的启发和实际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