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进行激励、鼓舞,目的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鼓起学生的勇气和力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一、营造和谐情境,促进激励评价。

好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轻松,个个心驰神往。这样的氛围,正是进行课堂口头评价所需求的。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怎样去营造和谐的课堂情境,让师生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呢?要营造有利于课堂口头评价的和谐的课堂情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让课堂上做到“四个有”:有疑问:在课堂口头评价时,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在疑问中评价。有惊叹:善于释解学生心中的迷惘,产生惊叹,表达喜悦,在惊叹中评价。有笑声:课堂上应该营造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情境,在笑声中评价。有争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各抒己见,在争议中评价。

二、讲究激励方法,落实激励评价。

1.激励要能指导学习。

导学式评价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言语评价。这种评价既是对能使用良好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并能正确回答问题同学的肯定;也是向全体同学提示学习方法的一种途径。如在学生默读课文自学时,我发现一位同学边读边圈圈点点,另一位同学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想法,便及时鼓励:“某某同学一边读书一边画出了重点词句,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某某同学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上了自己的想法,真爱动脑筋。”经常采用这样的评价,能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学会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激励要能说明道理。

能说明道理的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具有很强的效应。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这种明理式的言语评价不应等同于直接的说服性教育,而应该在语文实践中。

如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最后一段时,我有意识地请一位平时学习不能持之以恒的同学站起来读,读得不令人满意,通过纠正、指导,直到这位同学读得较好时,发出一句恰当的评价:“这次你读得真好,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什么事都能做好的,懂吗?”这样评价亲切、自然,几乎不留痕迹,把明理的过程渗透到了有效的朗读实践中去。

3.激励要有互动性。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生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4.激励要有独创性。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激励性评价。物化为如送一个小书签,奖励一条名言、握握手等。口头的可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激励爱河中。

一位特级教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文中写到杂草被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是声音非常洪亮。老师笑了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同学们和听课老师都笑了,该同学也会心地耷拉者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这次读出了效果。这样的幽默评价能调节课堂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的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5. 评价要情真意切。

有关研究表明,人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面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大大超过言语本身。因此,如果教师只注意到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而不注意自身的表情、语调对学生的影响,只会使表扬缺乏诚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激励。教师的表扬要做到情真意切——只有通过发自内心的情绪来鼓舞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体验满足需要的乐趣,从而形成稳固的学习激情,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激励性评价要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