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商店》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后的内容,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刚接到这个课题,顿感肩上的压力。只有一星期的时间去设计、准备、试教,时间够吗?能准备好吗?

带着几份忐忑,我开始了这次挑战之旅:

一份成熟的教案,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引。因此在研读了几次教参后,基本明确了活动目的:以模拟的方式展开一个小小的情境,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模拟购物”,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综合实践课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可参考的素材少之又少,更没有成功的优质课可直接拿来借鉴。课从一开始就没有了头绪,怎么办呢?我们几个需要上课的老师,分头寻找了几份成型的教学设计,在几番对比、讨论之后,敲定了这节课的大概方案:课的开始,以逛商场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布置三个柜台,价格有整元、整角的,也有几元几角的,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通过三个柜台收银员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产生积极浓厚的购买欲望。然后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回收站的作用,帮助小朋友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

考虑到班级的有限,我们每个老师只试教了一个班级。但是其它老师的试教,我们都亲历其中。试教中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

1、新授部分的放or不放。在活动之前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布置柜台(物品的分类),招聘员工(售货员、收银员的产生),宣传商品(售货员推销),活动指导(文明购物与购物清单)。冗长的新授环节缩短了后面活动和反馈的时间。大家都考虑着应有所取舍,却总是把握不好那个度。

2、商店的货品使用实物or图片。实物货品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更主动的参与教学。但是到时候那么多货品放在哪呢?怎么展示?学生的注意力会不会都放在物品上呢?接连的三个问号,让我们取消了使用实物的想法。

3、为每个学生准备的人民币一样多or不一样多。一样多的人民币能在反馈时较快的检验出小朋友付钱是否正确。但总额不同的人民币,能增加孩子们的思考,如:有些小朋友不够买最昂贵的机器人,有些小朋友只有整钱。在这一点上我们统一了意见,一致选择了总额不一样多的人民币。

4、售货员、收银员对自己的职责不清楚;5、要不要设置回收站这个环节;6、活动结束后,怎样的反馈形式更加有效等等。愿望和设想总是美好的,但实际操作中的“拦路虎”,还需要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在生活中、课堂上,不断的历练、提高。

我们学校的年轻教师较多,刚好凑成了一个小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是绵薄的,但集体的力量总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次的活动是紧张的,繁忙的,充实的,但带给我更多的却是力量与欣喜。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我的身后是一个团队。从读教参,写教案,做准备,再到试教,每一个环节我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但是由于准备的仓促,考虑的欠周,这节课在教案的设计、活动的安排、课堂的演绎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恳请各位前辈、同仁们多多指点,不吝赐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