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漫漫求索路

第一阶段:酝酿、起步

在调查准备过程中,我们对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询问、访谈、调查,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

1、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远远超出了我们预想,学生不但喜欢读诗,而且经常摘抄诗,并能记住一些精美的诗句,大部分的同学都曾蒙发过写作的欲望,并确实有过尝试的经历。这所有的一切,都有力的证实了一点:"儿童诗歌创作"的实验,顺应了学生的强烈愿望,学生对诗歌兴趣,给活动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虽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但对"诗歌"的认识肤浅。有的一无所知,有的只凭,感觉认识到诗歌有"语言凝炼,顺口(押韵)、有激情、回味无穷……"的特点,可见,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这也给活动的成功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3、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冲动与盲目性,对诗歌的特点认识不足,认为写诗歌很简单、很容易,可以一挥而就,所以虽然都曾有过创作诗歌的经历,但从学生即兴创作的作品看,缺少内涵,不讲技巧。其中,只有10%的学生,能按诗歌的形式借事、借物、借景抒情,有70%的学生能写出朗朗上口的三、五名诗,有20%的学生,思路混乱,语言零散,找不到诗的感觉,他们不知道"诗歌创作"要讲求"循序渐进"。平时,只知道烦恼时写,高兴时写……认为写出来的就是"诗歌",只知抒怀,不讲文字表达,其实这种冲动,确实是我们诗歌创作必备的激情,而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底蕴积累、诗歌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也恰是我们所需要加以辅导和重视的地方。在对学生认识诗歌、学习诗歌、创作诗歌的程度,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之后,我们教研组成员进行了综合分析,整理,并针对性地制定了第二阶段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探索、求知

在这一阶段,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