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二期课改中成长

——浅谈对“预设”与“生成”的认识

对于一位教师来说,“二期课改”早已不再是一个新名词,通过《课程指南》的学习,使我们对课改的精神和内涵有了了解,然而在理论水平得到提高,观念也不断转变的同时,在实践中有时仍会依赖于原有经验,导致在工作中依旧存在滞后行为。因此,理念如何在操作层面上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才是课改的关键之处。

《课程指南》中指出:“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关系,使幼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呢?

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较多的是教师预设的活动,而对幼儿生成的活动则不太关注,同时也不能把握好教育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通过对《指南》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而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是截然分割的两部分。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共同指向教育目标。

一、主题活动中的预设与生成:

在“二期课改”的理念指引下,我感受到:生成绝不是等待,关键是教师要会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选取有价值的东西,成为教师预设的内容。预设也决不是满打满算,一定要给予幼儿生成活动的机会,即预设和生成不是截然分割的两部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例如:在“参观小学”这一主题,开始我们预设了一系列的活动:参观小学、观看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说说如何做个小学生等等,在这过程中,发现孩子对未来发生了兴趣,于是我们的侧重点就转移到这方面,续而就有了“我的梦”,在此基础上又有了一系列的假想——“假如我是……”,有的孩子设想自己是个医生,是如何妙手回春替人看病的;有的想象自己是一个能干的工程师,创造发明机器替人排忧解难的;有的把自己想象成威武神气的海军,是怎样保卫祖国的……。同时孩子们想象了如果世界上没有医生、没有警察、没有理发师等等职业,世界将会变得怎样……,从而生成“假如没有……”在这些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可以说“预设”和“生成”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我们除了要把握好预设的活动,更多的是要关注幼儿的生成活动。

二、日常活动中的预设与生成: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预设”和“生成”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关键是教师如何处理,如何把握。

“二期课改”让我懂得要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捕捉他们的热点问题,把握好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学会根据幼儿即时反应的需要,综合考虑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的时间。如在一次谈话中,捕捉到孩子们对恐龙产生了浓厚地兴趣,于是及时调整,与孩子们共同构建了恐龙的主题。在活动中,孩子们主动收集图片、玩具,交流信息,从中了解了恐龙知识,并自主地与父母利用废旧材料共同制作恐龙……在孩子们自编、自制、自导、自议和自己表达分享中,他们的探索欲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在满足孩子们探索的需要的同时,也提升了生成活动的质量,使教师和幼儿都成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