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被誉为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贝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人之一。蒙台梭利早年从事医学工作,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1907年,在罗马的贫民区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将对智力缺陷儿童的教育方法运用于正常儿童。以后,蒙台梭利在国内外相继开设了训练班,培养了许多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在1914年至1935年期间,蒙台梭利教学法盛行于欧洲,后因法西斯政权的禁止,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欧洲的推行受到阻碍,二战以后,蒙台梭利再次受到欧洲各国的欢迎。60年代,由于亨特和布鲁纳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指出早期的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曾风靡美国。迄今为止,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蒙台梭利课程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仍然可以见到。

1、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与她的儿童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蒙台梭利认为,"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它给新生儿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使他能够生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完善,那我们可以把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说成是一种实体化"。一方面,蒙台梭利十分重视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认为,正是这种内在的冲动力,促使儿童不断地发展;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蒙台梭利坚信,遗传是第一位的,对儿童而言,生命力的表现就是自发冲动,因此,蒙台梭利将对儿童的自发冲动进行压制还是引导,看成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在蒙台梭利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例如,儿童对颜色、声音、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在两岁至四岁,而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则在两岁至六岁。这样,环境和教育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事,因为如果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失。蒙台梭利进一步认为,每个个体儿童有不同的发展节律,即要实施个别化教学,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因此,儿童的自由成为了教育的关键。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