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建立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教学难点分析

建立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认识吗?(课件出示孙悟空图片)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同学们,我们试着在刻度尺上找出1毫米,看看谁找的对。

(课件出示 :直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毫米)

(2)巩固交流。

(课件出示:一分钱硬币)同学们,这是一枚一分钱的硬币,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汇报,然后课件出示银行卡、纸张等物品)

(3)画出3毫米、5毫米。

同学们,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3毫米和5毫米。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换,用你手中的直尺测量一下,看看别人和你画的一样吗?如果他画对了,就向他竖起你的大拇指夸夸他;如果她和你画的不一样,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他。

(4)探究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1厘米=10毫米

(5)动手测量

先让学生们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厚度,再用刻度尺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课件演示),小组合作完成。汇报结果,给予肯定。

2、认识1分米。

(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课件演示10厘米的长度,引出一分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 )

(3)动手测量,小组测量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长纸条。

(4)班内交流,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五、课堂练习

(1)、测量铁钉的长度

(2)、测量金箍棒的长度

(3)、小马虎写日记

六、作业安排

1厘米=?毫米 1分米=?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