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记忆的宝盒,除了捉迷藏、跳橡皮筋、过家家以外,留给所有人最多回忆的,莫过于是那一首首快乐的童谣了。还记得丢手绢的游戏吗?还记得老师教我们唱《上学郎》的情景吗?还记得可爱的蓝精灵和阿童木吗?相信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有一首最爱的童谣。好的童谣到老都不会忘记,那熟悉的旋律、跳动的音符,时刻萦绕耳畔,回荡心间,陪伴着我们走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10月13日,一场“新童谣”文艺汇演又重新勾起人们对童年那一首首动人歌谣的回忆。

我的童谣在哪里

童谣历来被视为始于摇篮的教育,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乐观人格的塑造,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曾经的《娃哈哈》、《我们的田野》、《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一首首经典童谣被广泛传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然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童谣的创作则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到了新世纪,许多当年的经典儿歌甚至被抹上了一层“灰色”。古诗《春晓》被直接改成了:“春天不洗脚,处处蚊子咬,夜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李白的《静夜思》也被改成了:“床前明月光,学生睡得香。一觉醒过来,铃声响叮当”……更有学生自编: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考试的绝招”……

“这些灰色童谣就像鸦片,严重侵蚀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长期从事少儿教育的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王莉莉老师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和过去相比,当代校园童谣来势较猛,且各个学校学生传唱的内容都差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王老师分析后认为,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重,压力大,人在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就容易想出各种摆脱办法,编一些校园童谣来说一说,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另外,现在孩子的个性和自由度都超过以前,所受压制比过去要少,生活环境也比较多元化,这样才使得这些童谣在学生中流传既广且快。更重要的是,近些年,优秀童谣作品的创作乏善可陈,市场上出版发行的依然是十年前甚至更久的“老”作品,许多家长和孩子均表现出了“审美疲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八成的孩子表示不喜欢,甚至厌恶《春天在哪里》、《小燕子》之类的儿歌,而《嘻唰唰》、《双截棍》之类的成人流行歌曲反而被孩子们唱得琅琅上口。

[点评] 童谣是孩子们的另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到孩子的心灵画卷,是忧伤的,还是低闷的,是无奈的,还是玩世不恭的,这面“镜子”可折射或散射出某种内在东西。“灰色童谣”实际上是一种呐喊,向社会传递着孩子们的心声。因此,我们不能去责备他们发出声音的权利,去苛求他们的完全成长,而应该理性地分析并合理地对待这种现状,尽最大可能去改善孩子们生活、学习的环境。

我为童谣来执笔

为了改善广大少年儿童“无歌可唱”的现状,还他们一个纯真的童年。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等多个部门于去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原创童谣的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参与,在这些童谣的创作者中,有大学教授,更有牙牙学语的孩童,他们用心编写的一首首富有时代气息和稚嫩童趣的“新童谣”,终于在今年来到全省小朋友的身边。为了更好地推广普及“新童谣”,让我市更多的孩子感受“新童谣”的魅力,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教育局等部门研究决定,在全市少先队员中开展“新童谣”推广传唱活动,并积极组织广大师生为“新童谣”配图配画,希望用活泼新颖的形式激起孩子们学习“新童谣”的兴趣。

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所学校纷纷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市实验小学还将传唱童谣与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推出“我们来写新童谣”、“快乐童谣大传唱”等活动。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在教室的黑板报上,随处可见“新童谣”的身影,每个从前路过的孩子都会停下脚步,小声地读上几段,“新童谣”里俏皮可爱的话语便随着一串串清脆如铜铃般的笑声,飘荡在了校园的四面八方。全市7万名少先队员纷纷拿起手中的画笔为喜爱的“新童谣”“穿”上了“美丽的衣裳”,一个个奇幻多彩、天马行空的梦想,在童谣的歌唱中得到了实现,童年的七色彩虹挂满了孩子的天空。其中,近百幅优秀作品还被制作成精美的宣传画板,陈列在了我市纪念少先队成立57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的演出现场。站在自己作品前,许多孩子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点评]少儿涂鸦的行为和心理,是彰显少年儿童的童趣和天真的最好表现,是他们对事物的热爱和探索,是极富想象力、创造力的活动过程。社会、学校和家庭不能抹杀孩子这种可贵的天性,而应该通过循循善诱,提升其全方位的综合素质。给他们一双观察世界的眼睛和一支描绘世界的画笔,他们将会用美好的心灵还你一个纯净的世界。

欢歌笑语唱童谣

童谣,只有从孩子的口中唱出,才特别具有童真。10月13日的“新童谣”传唱大型文艺汇演,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浸润在童谣童趣世界里,浑身散发着自然光芒的孩子。美丽的蝴蝶、勤劳的蜜蜂、可怕的细菌和嫩绿的小草,这些“童谣”里的“小主人公”,经过孩子们的精彩演绎,全都神气活现地出现在了舞台上。这次汇演的所有节目,全部都是孩子们根据自己喜爱的童谣内容,配上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加工而成。无论从服装、道具还是角色、配乐全都充分体现了童谣活泼、多彩、天真、烂漫的特色,童谣作品中所传达的真善美,经过孩子们生动地表演后也感染着在座的所有观众。和桥第二小学表演的童谣《大家一起来》,通过讲述小昆虫们帮助小蚂蚁搬食物的简单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了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力量大的道理;善卷小学表演的《细菌》则传神地提醒小朋友一定要养成饭前洗手、睡前刷牙的好习惯。看着童谣中“细菌大王”挥舞着大刀,不断重复“我是一个病菌,每天总想害人,不爱洗手的孩子,你们可要当心”的情景,台下的小朋友乐成了一片。

[点评] 让“新童谣”成为与孩子沟通的新桥梁,成为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好伙伴,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金钥匙”,不仅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来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艺术氛围,更需要大家从内心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做,抛弃固有形式,为他们创造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创新活动载体,寓教于乐,让源于生活的歌谣回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发挥童谣口而相传的特质,真正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期盼多点“本土童谣

儿童儿童自己的世界,他们喜欢信手涂鸦,喜欢自编自演、喜欢诵读吟唱……通过本次阅读“新童谣”、传唱“新童谣”、配画“新童谣”等系列活动的推广,我市的少年儿童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在这个释放心灵、展示才华的空间里,他们开心地画,快乐地唱,尽情地舞……这是所有关心、爱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都愿意看到的。活动虽然暂时落下了帷幕,但传唱童谣的精神不会断。不少学校纷纷表示,将借“新童谣”传唱配画活动的契机,充分利用资源,进一步深入开展“配画+创编”等活动,提升小朋友的创作能力,鼓励他们多动脑、多思考,努力将宜兴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融入到童谣创作中去,开发出有宜兴特色的“本土童谣”。就像红领巾环保小分队、绿色别动队、交通劝阻队等雏鹰假日小队那样,通过扮演 “小主人翁”,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并参与着家乡的变化和进步,体验着成功、分享着快乐。

[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强的动力,培养孩子的兴趣,也就是让孩子通过活动来获得快乐感和满足感。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必须常规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童谣主题活动,拿出更多更好的童谣作品来激发和保持孩子们的兴趣。作品越是贴近生活,孩子们便越是感兴趣,只要我们能真正从孩子兴趣出发,那么就更容易走进他们的世界,把工作做得更好。

相关阅读:

童年的歌谣

耳畔轻轻拂过母亲柔柔的歌声,冬儿依偎在她的怀里,在母亲轻柔而有节奏的歌声中甜甜睡去。那熟悉的歌声,将我的思绪也带回到了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母亲的歌谣中度过的。母亲年青时是校文工团的领唱,母亲的嗓音甜美而嘹亮,她的歌声如森林里引吭的夜莺,歌声飘过如春风拂面。沉重的生活并未将母亲击倒,她用歌声驱散了沉积在生活中的愁绪。做了母亲之后,她的歌声更是如阳光般散在我们的心灵里。

依稀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母亲总是将我抱在怀里轻轻摇晃着,她的嘴里在轻轻哼着歌,那歌声能使我躁动的心顷刻间平静下来,在母亲呢喃般的歌声的轻抚中,我总能安然入睡,梦里总有母亲甜甜的笑。

到了活蹦乱跳野性难驯的年龄,我象男孩子一样爬树掏鸟窝打水仗,母亲每天对着蓬头垢面满脸泥污的我摇头苦笑。终于在我学着别人到河里捞鱼而掉入深水中差点殒命之后,母亲再也不放我到村子里乱窜了。那时她已靠自己的努力在镇上开了间电器修理部,从那天起,她便每天将我带到她的小店里呆着。空闲的时候,母亲会抱着我坐在店门,一句一句地教我唱着歌谣。

在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母亲的歌声将我的野性洗涤,我被美妙的旋律淘洗成一个人见人爱乖巧伶俐的小女孩。我总会就着母亲的尾音稚声稚气地哼着:“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唱着唱着,我会扬起小脸问:“妈妈,大海是什么颜色?妈妈,什么叫故乡?.....”生活在小山村里的我对歌曲中出现的陌生词语充满了好奇,而正陶醉在歌中的母亲每每被我打断后总是若有所思的看着我,而后她会就着我的问题即兴编了一首首歌,用歌声来回答我的问题。直到现在,我还隐约记得母亲用软绵绵的声调唱着:“天蓝蓝,海蓝蓝,海鸥在歌唱。山青青,水清清,云儿在倾听。”那一首首动人的歌谣,伴着我走过童年,走过花季。

长大后,母亲的歌声渐渐少了,兴许是无人倾听让她失去了歌唱的心情。我们对她的关怀太少了,虽然与她朝夕相处,但与她交流的机率反而少了。我不再愿意倾听她的歌声,因为那单调重复的歌曲不再让我觉得动听,我宁愿戴着耳机独自躺在床上听那一首首风靡歌坛的流行歌曲。母亲渐渐老了,虽然日渐富裕的生活已代替了往昔的沉重,但母亲的歌声却消失在这种日新月异的生活中。

直到我有了冬儿,母亲的脸上又有了久违的柔和,她的歌声又陪着冬儿走过春夏秋冬,从冬儿还在摇篮里瞪大着眼睛好奇地观察这个世界时,母亲的歌声便伴着摇篮的节奏在轻晃。我看着冬儿陶醉在母亲轻柔的歌声中,心底深处那份最柔软的情愫慢慢滋生,一种铺天盖地袭来的感动将我淹没,原来我的童年,是因为母亲的歌声而美丽。

我终于知道,那一首首动人的歌谣,其实就是母亲细腻而绵延万里的母爱呀。歌声穿越空气中飘浮的尘埃,在我耳边久久回荡,那是母亲永不熄灭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