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与他人在比较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待遇、享受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这种情绪很复杂,羞愧、愤怒、怨恨等等兼而有之。

小孩子有嫉妒心理吗?有人觉得这么小的孩子不太可能。

其实科学证明,嫉妒作为一种心理活动产生是很早的。有人做过实验,15个月的孩子,如果妈妈当着他的面抱别的孩子,他就会有所反应,非要让妈妈放下别人抱自己,并紧紧搂住妈妈,好像在说:“这是我的妈妈,不是你的。”

生活中我们发现,好多种情况都能使孩子产生嫉妒。

比如,家里来了别的小朋友,妈妈夸赞几句或表示亲呢些,自家的孩子就会嫉妒,对外来的小朋友来取不友好的态度。

如果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好玩的玩具,自己没有,心里就会不好受。

两个孩子玩游戏本来好好的,一个孩子看别人搭积木搭得又快又好,自己却怎么也搭不好,他很着急,索性把两个人的积木全都推了,“我搭不好,你也别想搭成!”……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这样的例子很多。可见嫉妒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程度不同的反应。

现在的城市家庭大都是一个孩子,由于整天众星捧月一般,许多孩子都染上了“娇”“骄”二气,不允许别人比自己做得好,也不愿听夸奖别人的话,嫉妒已成为一种愈来愈严重的通病。

嫉妒是一种低级情感。有嫉妒心的孩子,往往爱指责别人,或想办法让别人不如自己。

有些孩子还会性格逐渐变得古怪起来。这些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是有害的。

作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嫉妒心理后,应及时进行疏导。

首先,要防止幼儿嫉妒心理的产生。

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平时要多关心孩子,注意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这一时期家长对孩子的表扬,称赞要恰当,不能过分夸大,应该客观,实事求是。要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既表扬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又要指出还存在的不足,以免由于孩子盲目自满而产生“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的心理。

其次,一般的孩子见别的小朋友获奖,往往心里会不太好受,家长此时应注意进行感情引导,也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另一种积极情感来冲淡和代替伤害性的情感。比如,家长陪孩子聊聊天,用温柔的话语,鼓励的目光,给孩子以暗示,表示自己的希望。

这时家长不能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人家怎么能做好,你真笨!”“没出息”等等。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