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应具备哪些特质,才能使其蕴涵音乐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呢?本文就结合一次送教下乡教研活动的案例研析,来谈一谈幼儿音乐教学的审美性。

【研析片段一】好听的《苹果》歌大家唱

此环节为审美活动的起始,师幼随音乐《开汽车》律动入室,在情境中演唱歌曲《苹果》。

师:公园里的果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苹果》歌,听一听谁唱得最清楚。(暗示幼儿回忆歌词、吐字要清楚)幼儿随钢琴伴奏复习歌曲《苹果》。师:刚才我听到有些宝宝唱的是红苹果,你们还知道什么水果呢?它是什么颜色的?幼:黄香蕉,紫葡萄……师:还有吗?我们把红苹果改成黄梨子来唱一唱,怎么样?唱歌的时候要把嘴巴张大、张圆,像咬梨子一样。(蕴含尝试替换歌词、形象感知唱歌方法等指导要点)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将“红苹果”替换成“黄梨子”再次演唱。

【研析】上述片段是建立在幼儿原有经验和基础上的复习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即时表现,注重培养幼儿的吐字、填词以及歌唱能力,帮助幼儿获得音乐审美新经验的提升。通过本阶段的热身,幼儿的审美心理开始被唤醒,对后续的音乐活动充满了期待。

【研析片段二】有趣的故事藏在音乐里

此环节是审美活动的主体,在倾听、配乐讲述与动作表现中让幼儿感受A、B乐段不同性质的审美情趣。

师:秋天的花园真漂亮,兔宝宝蹦蹦跳跳地出来玩了。有一首关于兔宝宝和妈妈捉迷藏的音乐,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师播放完整乐曲,并伴随音乐手持兔偶配乐讲述:A段,天气真好,兔宝宝一蹦一跳地在花园里玩;(教师操作兔偶,随节奏语合拍蹦跳)B段,这时,兔妈妈来找它们了,兔宝宝赶紧变成美丽的花藏在花丛里,一动也不动。(教师配合兔偶作静止造型状)A段,兔妈妈没找到,走开了,兔宝宝又一蹦一跳地出来了,玩得真开心!(兔偶随节奏语再次合拍蹦跳)幼儿观看手偶配乐演示,完整欣赏乐曲。师:小兔捉迷藏的音乐好听吗?什么地方是兔宝宝一蹦一跳的音乐,什么地方是兔妈妈寻找小兔的音乐,我们再来听一听,一边听,一边可以用动作告诉大家。 (播放乐曲AB两段)幼:分段倾听音乐,用动作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趣。(幼儿均能准确地用兔跳表示A段,B段则停止兔跳)师:你们的耳朵真灵,都听出了前面一段是小兔跳的音乐,听起来一顿一跳的;后面的音乐听起来是连在一起的,就像兔妈妈在到处寻找兔宝宝。(教师用情境性语言帮助幼儿内化对不同音乐情趣的形象感知)

【研析】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教师充分考虑了适合小班幼儿特点与水平的音乐感受通道,通过配乐讲述、动作表现的感受方法,让幼儿形象感知游戏情节与乐曲性质的关联。而且,教师在几个细节处恰当地运用了节奏语、肢体语、情境语,营造了浓郁的音乐审美氛围。引领幼儿的审美心理由审美入境进入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领悟、审美情感等多种心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兴发状态。

【研析片段三】和兔妈妈玩游戏

此环节是幼儿对审美活动的**期待,也是音乐活动教学的难点。在角色扮演、情境发问以及道具介入等方式中,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玩游戏。

师:你们想和兔宝宝一起玩吗?现在我们都来当兔宝宝,请陈老师当兔妈妈,仔细听,什么时候是兔宝宝蹦蹦跳跳地出来了,什么时候兔宝宝变成了花和妈妈玩捉迷藏。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音乐到花园里去玩一玩。教师扮演兔姐姐,并请出配班陈老师扮演兔妈妈,配合游戏。全体幼儿扮演兔宝宝,在兔姐姐带领下,初次听音乐玩游戏。(B段处,有部分幼儿仍在蹦跳,被兔妈妈发现)师拉着陈老师说:“兔妈妈,你找到兔宝宝了吗?”陈老师答:“找到了几个。师对着兔宝宝问:“兔妈妈,怎么会找到兔宝宝的,你们知道吗?”幼:“有兔宝宝动了”“我没动”“我也没动”……师:现在我来当兔妈妈,陈老师和你们来当兔宝宝,兔妈妈想办法变化了一下音乐,看看你们的耳朵灵不灵,能不能听音乐的变化来玩。(教师扮演兔妈妈,佩戴头巾、胸饰以增加角色情趣,和幼儿再次完整游戏) 师、幼跟随音乐游戏,B段处,兔妈妈边找边加入提示语“没找到!”(暗示幼儿静止不动)师:“我的宝宝,你们在哪儿呀?”幼:“我在这儿呢!”“我在这儿呢!”……兔宝宝兴高采烈地跑向兔妈妈。(幼儿自发地与教师呼应,沉浸在游戏**的愉悦之中)

【研析】通过让幼儿扮演兔宝宝,教师帮助幼儿学习游戏的玩法;兔姐姐与兔妈妈对话情境的设置,则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悟醒、内化游戏规则的学习方式;主、配班教师轮流扮演兔妈妈以及变化音乐等,使游戏既有新颖性又有挑战性,而逐步增加的刺激和难度.充分满足了幼儿对游戏**的期待。此过程环节的设计,教师巧妙地采用了游戏道具、角色介入、改变乐段结构等艺术夸张手法,使音乐游戏更加富有审美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