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这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时时事事尊重孩子,仍然不是一件易事。在北京市骨干教师研修班的专题讨论中,教师就尊重孩子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研讨。《尊重幼儿能力的策略》一文,就是教师智慧的总结。

这些年来,广大教师在尊重幼儿的人格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尊重幼儿能力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习惯于为幼儿安排好一切,剥夺了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机会,又如教师习惯于用指挥的口吻与幼儿讲话,使幼儿觉得自己弱小无能……

幼儿正处于成长期,许多方面的能力都要弱于成年人,因此,教师习惯于用指挥和千涉的方式“教导”幼儿。这种教育作用于幼儿后,会使幼儿降低自我评价,进而降低自我价值感。而自我价值感具有“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长此以往,就会妨碍幼儿能力的发展,导致发展的缓慢。现代教育理论已揭示出这种教育的低效性和负面性,认为它严重违背了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种指挥和干涉的教育方式是不相信幼儿能力的表现,而且容易养成幼儿逆反、恐惧等不健康心理,压抑幼儿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强调,要尊重幼儿的能力,就要相信幼儿的能力,允许幼儿自己选择、自己探索,给幼儿出错的权利,让幼儿通过尝试错误建构知识,获得发展。在北京市骨干教师研修班的专题讨论中,我们就如何尊重幼儿的能力提出了如下策略。

1.成人少一分替代,幼儿便能多一分发展。

蔡秀萍(北京市第一幼儿园):班上最近新装了一个餐巾纸盒。早饭后幼儿都主动去那里拉下一张餐巾纸擦嘴。并把用过的纸放入垃圾桶里。不一会儿,垃圾桶里就装满了纸。我灵机一动,想抓住这个机会提高幼儿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我边将废纸倒出去边说:“这些纸可真占地儿。看起来小朋友吃一顿饭我就要倒两次呢!”听了我的话,幼3L41'1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献计献策”:“蔡老师,我也会倒,以后我帮您倒吧。”“如果拿一个沉一点的东西压在上面,就能多敛一些了。”“把纸攥成小团就不占地儿了”……在尝试了各种方法以后,大家一致认为“把纸攥成小团”的方法最为可行。就这样,我们班的又一个常规要求在孩子们的共识中诞生了。

其实,幼儿具有无限的潜力,关键看我们能否开发它。

2.提供适宜的工具,孩子的表现会令我们刮目相看。

黄珊(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原来我们给幼儿准备的奶壶又高又大,倒上奶,壶就更重了,所以幼儿使用起来非常不便,还经常洒奶。后来我们发现,容量为750毫升左右的奶壶适合幼儿使用。随后,我们就买来了这样的奶壶,还买来了小夹子、小勺子和短把的汤勺。这样,幼儿自己盛饭、盛菜、盛汤,就有了合适的工具。有了合适的工具,孩子的能力好像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幼儿的能力是否能得到发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适合于成人的各种工具,幼儿用起来肯定显得笨手笨脚。反之,提供适合于幼儿使用的工具材料,就能为幼儿操作、发展能力提供前提条件。

3.多强调客观事物本身.少强调幼儿的弱小。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教师的限制不仅给了幼儿一个消极的自我暗示(“你不行”),还压抑了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剥夺了幼儿尝试、发展能力的机会。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想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这时我们一定要强调客观事物本身,为幼儿提供帮助,而避免强调幼儿的弱小。例如,当幼儿想给班里的鱼缸换水时,我们不应该说“你们太小,干不了,还是老师来吧”,可以说“鱼缸太大了,我们一起搬吧”。我们强调让幼儿做一切力所能及和力所将能及的事情。教师的作用则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和帮助、鼓励等精神支持。

4.尝试错误.发展能力。

陈立(北京西城区曙光幼儿园);小班幼儿阿德用一个餐巾纸盒为小兔子做了一个过冬的象,并在盒子后面为小兔开了一扇门。我没有轻易告诉他“你做的房子太小,兔子进不去”,因为这样会打击他的积极性,还难以使他获得有关的知识。相反,我抱起小兔,试图帮助小兔钻进去。通过几次尝试,阿德意识到纸盒太小了。后来在我的引导和帮助下,阿德终于另寻材料为小兔做了一个合适的房子。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知识,还发展了能力,体会到了成功感。这种获得是幼儿宝贵的精神财富,多次这样的经历会使幼儿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5.尊重幼儿不成熟的幼稚行为。

黄珊:一次在才艺表演时间,宽宽向全班小朋友及其家长(那天正值家长开放日)讲了一个笑话。只听他大声地喊起来:“哎!”、“啊!”、 “嘿!”、“干什么那?”随着喊叫声的停止,他的表演结结束了。回荡在教室里的只是車强而又有些莫名的笑声。这时,为了打破尴尬的局面,更为了使这个幼儿的自尊兔遭伤害,我开口了:“听了宽宽讲的笑话大家都笑了。我知道你们一定是在笑这个人怎么这么说话,光是喊叫。但是你们笑过之后,有没有想过:宽宽讲的这个笑话说明了什么?这种不会称呼别人、大喊大叫的人的行为会给人一种什么印象?”幼儿从我的提示里受到了礼貌教育,而宽宽的心情也由紧张变得轻松了。

幼儿正处于成长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行为。如果教师认为他们幼稚、可笑或者可恶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了,幼儿就会气馁,丧失再努力的勇气,甚至会从此留下自卑的情结。相反,如果教师对幼儿的幼稚行为给予了宽容和尊重,幼儿就能摆脱尴尬,更重要的是能保存积极主动的心态。

当然,尊重幼儿能力的策略还远不止这些,我们愿意与同行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