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年仅12岁的小雨在家自杀了。12岁就会想到自杀?这让很多人无法理解,连小雨的父母也不知道女儿为什么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没多少文化,女儿有啥心事,我们也不知道。”小雨的妈妈表示自己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

现在经常听到父母抱怨“我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们什么都不跟你说”。和孩子之间无话可说几乎是现代家长的通病,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林勇强说,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尤其是当孩子遇到麻烦和危险的时候能够对你说。

案例1

不知何时始,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关在笼里的小鸟一样。小倩说,妈妈是大学教授,对我管得特别严。周六我想多睡一会,但妈妈一早就把我叫醒写作业。下午我和朋友约好了去打乒乓球,妈妈不让出门,说是下周的功课还没有预习。

有一次妈妈偷看我的日记,我大哭了一场,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锁在抽屉里。妈妈不是唠唠叨叨就是疑神疑鬼;爸爸虽不唠叨,但脾气大。每次吃饭,饭桌上的沉闷气氛都让人难以忍受,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和父母沟通了。

点评:孩子小时,对父母依赖较多,许多事情都跟父母讲,父母也对孩子倾注了较多的关心和爱护,沟通的问题就不大。然而当孩子逐渐长大了,尤其是青春期之后,自己开始学会思考和观察,有些事情觉得没有必要跟父母讲,而父母如果不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家长作风,孩子自然觉得不自由,被管束,没有了尊重和理解,沟通之桥就被切断了。

支招:

(1)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学习不是孩子的全部生活,家长要正确处理期望与现实的矛盾,否则双方很容易受到伤害。

(2)要多赞美、少批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在与孩子交流中放下那种居高临下的家长作风和下达命令的口气,沟通从尊重、平等开始。

(3)孩子不想和父母说话时不要一味强行交流,唠唠叨叨;孩子想和父母说话时,父母不能心不在焉。

案例2

申超的父母都在经商,经常早出晚归,申超有时几天都见不着父亲的面。家长就给他找了一个辅导老师补课。因为时间上协调不成,孩子离家出走了。申爸后来跟老师说,我自己这样辛苦挣钱还不是为了他,一点小事就闹出走,实在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点评:繁忙的工作,大量的应酬,使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长时间缺少交流,而家长却觉得自己为了家庭努力工作、挣钱,孩子应该理解。实际上,孩子不仅有物质上的需求,也需要精神心理上的开导和安慰。父母要尽可能多地照顾家庭和孩子,不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忽视。

支招:

(1)家长多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一起吃饭、看书、看电视等等都是交流,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即便出现什么问题,也能及早发现。

(2)有意无意把自己工作中的烦恼跟孩子说一说,让他感到爸爸妈妈也有烦恼;另一方面让他感到父母信任他,把他当知心朋友。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也乐意将他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跟家长讲。

(3)倾听孩子的所见所闻。因为孩子的倾诉不仅是一种情绪或压力渲泄的方式,也是家长挖掘孩子内心的重要途径,更是亲子沟通的一个良好的契机。

案例3

林勇强医生接诊一个求助者,这位求助的母亲说:我儿子正上高二,他经常为一点小事和我们话不投机半句多。我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们沟通?他的理由很多:家长不为他考虑;家长对一些问题也不是很懂,讲的一些大道理,他表面上不反对,但心里不服气;人生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

点评:这个时期的孩子经历着心理成熟的过程,多少有些心理叛逆情绪,心理学上称为“心理断乳”期。他们觉得自己是大人了,独立愿望越来越强烈,可又不得不依赖家长。他所说的“家长不为他考虑”,其实意思就是家长没有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家长更多的时候也不会承认自己“不懂”。虽然时代在进步,观念在变化,但家长的经验和经历还是对孩子有帮助的。

支招:

(1)多了解孩子的爱好和兴趣所在,以便与孩子交流时多一些谈资。

(2)在交流中,家长不要瞧不起孩子,更不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3)有的孩子自尊心强、任性,在批评孩子的时候,通常把孩子做对的事情挑出来,先表扬一番,给他一个“台阶”下,再让他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今后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