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山庄也好,草堂也好,因为它们都是表现隐遁思想的建筑物,所以一向把高洁的知性和精神看得至高无上的知识阶级分子,对它们赞赏称道有加,也是当然的事。这种把草堂别墅当成主题来发挥的,如唐代王维著名的辋川别庄,以许多的诗配上画面作为主题的风格,在很早以前就是极普通的事了。

一四六八年杜琼所画的《南湖草堂图》也是相同的例子。在这类的画题作品中,从伯父沈贞在一四七一年所作的《竹炉山房图》里可了解沈周身边的年长画家们受欢迎的程度。以上所提的三幅画,不只在画题上类似,在表现的着眼点上也有许多共通点。例如画面下方的道路和流水扮演引导作用的角色,以及用耸立高峻的悬崖峭壁和山峰为背景的房屋。草堂再加上本来就有净化功用的水,就有了洗去俗尘的意味。以后甚至把草堂

安排在水上或岸边。

刘珏和杜琼的风格有显著的相似点:把并列直立的树干作中景的配置,当中有覆盖著苔和落叶的岩石和山峰,用灰色的小点之笔法来表现,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另外,轮廓线清楚的水上人家和渺小的人物描画,是其类似的地方。以浓淡得宜的灰色或墨描画这些对象时,他们和元代巨匠吴镇的意识型态的表现法没有两样。然而我们更深一层地追溯其源流,可直指到被视为神圣时代之十世纪的董源、巨然两画家。沈贞为了把草堂画在竹林密丛里,不得已把风景做了一些修正,而从构图上来看,刘珏则几乎没有作修改。

从这些例子来看,沈周的作品当中,制作年代明确为早期作品也表现相同的主题,这是可以理解的。《幽居图》是一四六四年沈周三十八岁时的作品。根据传统的看法,草堂是紧挨着水边建立,隔离着看画者、类似岛或半岛似的地方建置,在背景上依次是烟霞弥漫的层层山峰,和六年前刘珏的作品相同,也表现着几株直立的树和一株倾斜的树的草堂风貌。一棵棵的树恰好把看画者引导入这幅画的主题:有直立的,也有低垂的。桥指示着通往草堂的路。沈周的图中把圆润感表现在带状的形态上,灵巧活用了披麻皴和苔点,这些都与前面提到的作品有共通的类似点。这幅画也和杜琼的一样,具有导入作用的陆地并不从画面的周缘画起,以水来作为画本身与观画者之间的隔道,是与观画者最贴近的部分,同时也是观画者的鉴赏体验。用沈周的诗的第一行来印证: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