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是一所普通的二级幼儿园,日常获取教研信息的途径少,优秀教师资源比较有限,教研的效率较差。“园本教研”强调“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我们在思考,“同伴互助”的面是否可以更广,“专业引领”是否可以更实。于是,我们利用区域优势,在领导的支持下,先后与东余杭路幼儿园和海门路幼儿园结对,尝试开展“园际教研”。

一、与示范性幼儿园的“园际教研”

教研活动开始了,主持人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其实,为了参加这次园际教研我们都做了充分准备,将自己在园本教研中学到的理论及实践的体会进行了整理,应该说主持人的这个问题正中我们下怀,但我们明显缺乏自信,大家即使拿着整理好的材料,也不敢回答,彷徨之时,东余杭路幼儿园的老师已经非常自信地回答了问题。其实我们的想法和他们的回答不谋而合,这时我们的心理开始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二个问题又给对方捷足先登,第三个问题我们终于克服自卑心理,大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在得到主持人的肯定后,我们的信心增强了,原来我们也可以和示范性幼儿园的老师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随着讨论的深入,两个幼儿园的老师在互相磋商中将教研活动推向了**。

对于二级园的教师来说,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不多,如何提升他们的专业自信?这次“园际教研”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觉得一次公开活动提高的只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及自信,而一次“园际教研”却提高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及自信。

东余杭路幼儿园的教师与我们在客观上的确存在着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不是体现为一方的绝对优势或另一方的绝对劣势,这种差异本身就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教研的资源,通过共同反思和共同建构,让教师在差异中增强自信,在差异中反思提升。

二、与二级幼儿园的“园际教研”

海门路幼儿园和我园同属一个级别,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相似之处,如在区角材料投放的研究中,我们都面临一个共性问题,即辛苦制作的区角材料在投放后生命力不强,虽然我们的问题相似,但形成的原因是否相同?于是,我们开展了这次“园际教研”。

我们采取现场观摩与交流讨论相结合,各园准备五份区角材料,一起观察解读材料的层次性。海门路幼儿园的老师正在观察讨论一份“排排队”的游戏材料,他们解读出一个又一个的层次,但是设计这份材料的老师说出了她的困惑:在实际投放中,孩子们的热情似乎很快退去,原先设计的丰富层次似乎失去了意义。听了这位老师的困惑,海门路幼儿园的一位老师脱口而出:“这套材料的层次性设计很好,但在材料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上有所欠缺。”一句话使大家很有启发,并开始探讨如何进行修改。

这次“园际教研”为两所幼儿园的开放性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增强了两园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让我们在平等互惠的教研氛围中进行了质疑、反思、合作研究。开展“园际教研”后我们觉得,这种样式的教研活动必须基于各园共同的探究兴趣,才能使各园之间真正构建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合力研究的教研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