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的丁丁从一出生,就是全家人的中心。丁丁喜欢的玩具和食品,别人都不能动,他喜欢的电视节目,全家人都陪着看。可是当他上了幼儿园以后,他就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丁丁的母亲非常着急,这才意识到丁丁的自我意识太强了。想纠正过来,又担心孩子在心理上一时接受不了。

    其实,丁丁现象是很普遍的,不少独生子女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往往会把孩子当作“从属品”来对待,把婴儿时期的小心和呵护一直延续到了孩子的幼儿期甚至少儿期。如果父母能以对待成人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孩子在形成情感、习惯等方面,就会学会关心、体谅他人,愿意接纳别人的意见,并能轻松与他人交往。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成人感”时,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

    一、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在家庭中应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让孩子敢说话、爱说话。家长不能摆出“家道尊严”的面孔,训斥孩子或流露出瞧不起孩子的神情,切忌对孩子说“你懂什么”之类的话。这是许多家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殊不知,这是伤害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恶语”。

    二、提供频繁的交往机会。家长应安排孩子多与周围人接触,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家长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中来客了,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习交往。还可以通过在家里做游戏的方法培养幼儿的交往行为。

    三、教给基本的交往方式。儿童应当学会交往技能,如分享、轮流、谦让、合作等等。分享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分享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受到的溺爱过多,过度的宠爱使他们在情感上只会独占,不会分享。家长应特别重视培养孩子分享的情感和行为。如吃东西时,教育孩子要先人后己,先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最后才给自己。哪怕这东西很贵很少,如果父母打算悄悄省下来留给孩子,也应先拿着自己的一份。轮流、协商和谦让在家庭中也同样重要。例如,每天晚上看电视,选什么频道就有轮流、协商和谦让的问题。

    儿童到了五、六岁以后,合作的意向和愿望才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时家长要适时引导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家长要学会观察并欣赏孩子的每个细小行为、动作和情感,及时肯定孩子之间的合作,对某些不合作的现象予以提醒,对友好合作的现象给予表扬,让孩子懂得齐心协力力量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