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惠州市紧抓民生教育。目前,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06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89亿元,是2006年的2.91倍。

为了科学地发展教育事业,惠州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改革探索。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两持平一鼓励”、“三环对接”的办学模式、率先设立“教育服务大厅”,率先建立困难教师医疗救助机制,培养人民教育家计划等创新做法还在省内形成了一定的表率作用。

现状: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希望学校能够增添一些课余活动和实践,让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孩子在惠东县读初二的黄先生说。

目前,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与素质教育要求差距较大。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行为惯性影响,在中小学教育中,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状况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导致部分学生知识面过窄,视野不开阔,思维欠灵活,实践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弱等。这在农村学校情况更为明显。

建议: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增加实践活动

对此,市人大代表邹若萍建议,要进一步加大推动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可以由市政府出资或与商家合作,兴建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德育基地,融国防、科技、法制和禁毒教育,交通和消防安全演练,地震灾害逃生和防溺水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与心理拓展训练等于一体,面向全市学生开放。

也有市民建议可以通过建设学校特色文化来丰富学校课余活动。市民周先生建议,学校可以发掘各自的特色和强项,引导农村学校从开展特色活动提升到开发特色课程,支持学生参与课余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2010年12月,惠州市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市。

但是,与其他城市一样,惠州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市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农村部分校园校舍破旧,设施落后,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如果单极强化的教育使农村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背离了教育公平的本质,也会影响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教育规模的整体扩大。为了让每个孩子上好学,惠州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逐渐向农村倾斜,转向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

作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城市,惠州未来5年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有什么新招?

最近公布的《惠州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在2015年基本实现“九个一体”作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途径。“九个一体”指的是城乡学校结对一体联动,校长队伍一体建设,教师队伍一体配置,教育品质一体提升,德育工作体系一体构建,教育经费一体落实,学校布局一体规划,设施设备一体完善,信息化建设一体推进。

校舍变漂亮了

农村学校实现标准配置“三室一场”

“1981 年始建的博罗县龙华中学,2006年的课室依然是一排低矮老房,墙体斑驳,瓦顶生苔,夏透疾雨,冬灌寒风,条件恶劣。”站在学校的展示栏前,校长梁善庆指着老照片与新校园,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前后变化。目前学校有标准课室34间,各种标准化多功能室一应俱全,还有标准的200米环形塑胶跑道和各类运动场室。

坚固而整洁的校舍是农村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基本条件。改善农村落后的校舍条件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首要举措。

随着近两年“教育强市”工作的推进,惠州市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旧房危房改造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目前,惠州各中小学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农村学校环境更加怡人,资源更加优化,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惠州市义务教育均衡一大重点是继续完善校园环境,无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都将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来“标准化配置”,有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三室一场”,即标准配置的教室,实验室(包括电脑室、语音室和小学的功能室),阅览室,以及包括必要运动器材的运动场。力争在2015年实现100%义务教育学校成为规范化学校。

农村学校校舍环境得到改善,让不少村民感到高兴。梁善庆说,改造之后,整个校园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教师更有工作动力,学生更有学习热情。

缩短城乡教学质量差距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管理和教师质量是发展的关键

为了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2006年4月,惠州市就率先在全省实施城乡教育联动发展计划,107所农村学校和97所城市学校“联姻”,由名校输出先进办学理念、优质教育资源和成功管理经验,嫁接到薄弱学校,帮助薄弱学校快速成长。

博罗中学和杨村中学,是博罗县城乡联动发展中的一个“对子”,是惠州城乡学校联动发展的一个缩影。杨村中学校长张伟霖在谈到联动发展给学校带来的实惠时,充满了感触,“两校在教学研讨、学生交流、文体活动、心理健康和班主任交流等项目进行了交流,现在明显感觉到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了,老师和学生都在进步。”

城市学校教师走进农村校园,农村教师到城里“进修”是惠州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力手段。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惠州市城市学校向农村学校派出751名驻校支教教师,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派出586名“进修”教师。城市学校上示范课教师达3863人次,农村学校听示范课师生达23.6万人次。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留在农村,2006年,惠州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两持平一鼓励”政策,即县域内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待遇基本持平,农村教师待遇与城市教师待遇基本持平,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两持平”政策不仅稳住了惠州市的教师队伍,还吸引了大批外来优秀教师和应届毕业生来惠州。

强校兼并管理弱校

“一校多区”实质性兼并,学校之间取长补短

在农村,存在着不少办学力量薄弱的学校。对此,惠州市将对地理位置相邻的学校,实施“一校多区”的实质性兼并,实施强校对弱校兼并管理。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被兼并的学校作为分校区,校址不变,但不再保留法人资格,校长则可以担任总校的副校长,级别不变、权限缩减。分校接受总校领导,由总校实施人、财、物和各项工作“一盘棋”的统一管理和运作。比如,总校和分校的教师相互流动,统一派工。

在惠阳区的秋长中心小学和其农村分校善美小学,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资源,这两所学校的区别并不大。目前,秋长中心小学作为中心总校,对全街道其他小学实行兼并管理,被兼并的小学作为中心小学分校区,原分校校长兼任总校副校长,在人事权、财务权和教学组织等管理方面,实行“一盘棋”统筹管理。

统一管理后,学校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多了。看到善美小学一块块绿油油的菜地后,秋长中心小学校长骆景霞心生感触,“现在,我管辖下的不少农村分校环境比中心校还要靓丽。我们中心校要向善美小学学习了,看看能不能也腾出些空地来搞搞菜园子,让学生多一种纯乡土的教育实践活动。”现在的骆景霞校长,除了任秋长中心小学的校长外,还管理着全街道其他小学,因此,她也更重视城乡小学的一体化均衡发展。

2.农村学生综合素质

1.农村孩子入读幼儿园

现状:龙门县入园率仅27%

龙门县龙潭镇禾仓村村民谢添强说,家里两个小孩都没有上过幼儿园,到了年龄就直接读小学一年级,村里很多孩子都是这样。

龙门县龙城二小校长刘玲芳说,3岁至5岁的孩子正处于习惯养成和智力开发的最佳启蒙阶段,但是在龙门县,大部分农村儿童只接受过一年的学前班教育,还有一部分儿童从未接受学前教育就直接读小学。

她说,在龙门,农村学前教育面临不少问题:农村很少有幼儿园,而农村家庭又没有经济能力把孩子送到城镇上幼儿园;农村人口稀少,幼儿园生源不足,交通不便,吸引不了社会办学。

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幼儿园35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1所、民办园290所。在园幼儿107399人,全市学前3年教育幼儿入园率82.4%。其中,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仲恺高新区的入园率高于平均数,而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则低于平均数,尤其是龙门县的入园率仅为27%,学前教育发展存在区域、城乡之间的不均衡。

建议:将小学附设幼儿园独立建制

去年,惠州出台公布《惠州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计划提出力争到2013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30%以上,全市80%以上乡镇建成一所规范化公办幼儿园。

市人大代表马美华建议,惠州目前有部分小学附设幼儿园,可以将条件成熟的附设幼儿园独立建制,并合理配足有编制的幼儿教师。

此外,教育部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学前管理,抓好幼儿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发挥规范、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带头作用,做到以公带私,以园带园,以优带园,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最近公布的《惠州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在2015年基本实现“九个一体”作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途径。“九个一体”指的是城乡学校结对一体联动,校长队伍一体建设,教师队伍一体配置,教育品质一体提升,德育工作体系一体构建,教育经费一体落实,学校布局一体规划,设施设备一体完善,信息化建设一体推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人健康成长少不了优质的教育,一个地区的繁荣发展少不了人才的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