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迅速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进人高度成熟的阶段。”为适应新的国际化贸易的需求,设计以一种统一、简洁、理性的国际主义风格风行全球。然而与之相伴的是设计的程式化和单调,千人一面的作品比比皆是,这是商业高度繁荣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此,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质疑和反思。

由于个人出发点和认识角度、思维方式的不同,当代设计师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从对现代主义的形式批判出发形成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成为当代设计的主流思潮;为现代主义设计注入个人表现和象征因素的新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重新研究和发展;各国和各地区从自身文化的本体立场出发重新提倡设计的民族化发展;出于人类全局和整体考虑的生态设计和女性设计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蕴涵在这风格万千的设计中的同一性因素时会发现:所谓的最前卫的、现代的设计风潮和理念之于中国人是那样的亲切和贴近,支撑和左右其表象的深层美学理念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竟然不谋而合!这是纯粹的巧合还是有着更深层的原因?是一场意外的偶遇还是必然的邂逅?

一、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

道家美学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天人合一”。庄子讲“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同一”,以老庄为首的古代先哲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纯自然的状态是人类的理想状态”,人是整个宏观宇宙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道家对规律和目的、必然和自由相互规律的理解,透射出朴素的美学锋芒。

儒家美学则由人对自然的态度问题出发构建自己的生态美学体系,从而演绎出魏晋人物品评中以自然作为最高的评价标准,如中国山水画中“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园林造景中借景的“收四时之烂漫”等。先儒对自然的欣赏、崇尚和以仁爱之心对待天地万物的博大胸襟作为古典生态美学思想的瑰宝传承至今。

中国审美中的这种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被时下正悄然兴起的生态设计、绿色设计演绎得淋漓尽致。就生态设计而言,设计师通过作品与周围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既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意义,即“天人合一”这一东方审美理念,也体现出艺术设计本身的自治性原则,典型代表为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日本九州绿色高层住宅等。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