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5~126页例1、例2,第127页课堂活动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先来玩个猜球游戏,猜一猜球藏在老师的哪只手里。 (学生有的猜左手,有的猜右手) 提问:一定在右手吗?(不一定) 小结:从游戏中,你们能不能确定球在老师的哪只手里?(不能)也就是说,在老师摊开手之前,你们只能是猜想,球可能会在右手,也可能会在左手。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时常会遇到的“可能性”问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师:今天老师想在我们的数学课上举行一次摸球比赛,你们有兴趣参加吗? 师:老师选两名同学上台来参加摸球比赛,(一男一女,站在讲台的两边)你们认为今天谁会获胜? 师:(确定拉拉队员)看来啊,同学的意见并不统一。这样吧,我们请在座的男生为某某(男选手)加油,成为他的拉拉队员;请在座的女生为某某(女选手)加油,你们便是她的拉拉队员。大家都同意吗? 师:下面就请两位参赛选手和在座的拉拉队员认真听好了,老师要介绍摸球比赛的规则了:两位选手在各自的口袋中摸球,谁摸出来的黄球多,谁就是胜者。要求在座的拉拉队员为各自的支持者数好摸到的黄球的次数。你们都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 比赛开始:两位选手各摸四次。(结果:男选手四次都是摸到黄球,女选手四次都没摸到黄球。)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