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侗乡之夜》 初步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通过现场欣赏巴乌等乐器演奏及随音乐舞蹈 多通道感受乐曲柔美、流畅等特点。

3.积累合作舞蹈的智慧 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乐器(巴乌、葫芦丝、笛子、陶埙) 录音带。

2.教师用的少数民族服装 幼儿用的自制羽毛腕饰。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完整欣赏录音乐曲第一遍 感受乐曲的美妙、动听。

教师:老师有一首好听的曲子,请小朋友一起来听听,

2.幼儿欣赏乐曲第二遍 教师引发幼儿注意听辨主奏乐器--巴乌。

教师:这首曲子好听吗?你听出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3.教师播放用笛子、陶埙、葫芦丝、巴乌分别演奏的乐曲 请幼儿分辨乐曲中的主奏乐器。

教师:请小朋友来听听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4.教师用巴乌现场完整演奏乐曲。

教师:老师把巴乌带来了呢,想不想听老师现场给你们演奏曲子啊?

5.教师与幼儿讨论乐曲的相关信息 如云南、傣族、以及曲名等。

教师:听了这首曲子,你觉得他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你还听过什么曲子?我们一起来观看云南傣族人民生活和歌舞的录像资料

6.男女教师穿上傣族服装 合作舞蹈。

第一 在男女教师表演双人舞之前 如果教师能预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两位教师是如何配合的 具体有哪些动作或造型 表演之后教师再组织幼儿交流和尝试 那么幼儿即兴跳双人舞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7.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带上腕饰参与表演 分别进行孔雀舞表演及模仿吹葫芦丝表演 教师提示幼儿跟随音乐旋律、节奏做不同动作。

8.幼儿分角色两两组合随音乐完整表演1-2遍。

活动反思:

活动以音乐欣赏为主线 用整合的手段营造了一个审美的艺术氛围 借助巴乌、陶埙、笛子、少数民族服装、孔雀舞、教师现场演奏等多种与乐曲相关的要素 帮助幼儿全面感受、理解乐曲。幼儿通过多通道的参与 发展审美能力。男女教师共同执教为幼儿双人舞表演提供了模仿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