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口琴有十多种演奏技巧:

1、低音伴奏;

2、高音伴奏;

3、前半拍伴奏;

4、后半拍伴奏;

5、3度音伴奏;5度音伴奏;8度音伴奏;

6、大小伴奏;

7、小提琴奏法;

8、手震音奏法;

9、手风琴奏法;

10、琵琶音;

11、伯郎宁奏法等等。

所有的技法,绝大部分都是凭借舌头的动作来实现的。

1、什么叫“打拍子”

所谓的“伴奏”,说“白”了,就是用舌头来“打拍子”。具体的动作就是在吹奏曲调主旋律的同时,舌头在琴的孔眼上来回伸缩,以控制孔眼中气流的通过与否。当孔眼中有气流通过,于是有声响发出,当孔眼被堵住,没有气流通过,就不发音。舌头按照预定节奏的规律动作,于是相应的音响便随之变化。这便形成了“打拍子”的效果。

2、高音伴奏与低音伴奏

如果舌头是在口腔的右侧动作,则伴奏的音比曲调主旋律的发音低,就成为低音伴奏;当舌头在口腔的左边动作,那么,伴奏的音比曲调主旋律的音高,于是,就成了高音伴奏。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低音伴奏,只有在特殊的情况才会有高音伴奏。

3、前半拍与后半拍伴奏

当舌头是在每个音节的前半拍离开孔眼,那么音响便在前半拍响起,便形成了前半拍的“节奏”;当舌头是后半拍离开孔眼,则发出的就是后半拍音响,形成了后半拍的“节奏”。

4、大小伴奏

其次,伴奏的音响效果还与口形有关。取决于口中含了多少个孔眼。如果满口只含了3孔,则发出的就是3度和和铉;若含了5个孔眼,则发出的就有三个音符,包含两个3度和铉;若含了8个孔眼,则发出的就包含了4个音符。在这些条件下,除了要演奏的曲调主旋律之外,其余多余的音就要用舌头去堵住。就可以运用舌头的“堵”与“放”来实施“打拍子”。

口中所含的孔眼越多,舌头控制的孔眼也就越多。于是伴音的数量也就越多。发音孔越多,所发出的音量也就越大。如果口型随着曲调而变化,口中所含的孔眼数量随着曲调的节奏不断增减,那么舌头所“堵”与“放”的孔眼数量也就随之不断增减,于是伴音的数量也随之变化。这就形成了“大小伴奏”。

5、和铉伴奏与手风琴伴奏

如果舌头不是堵住所有配音孔眼,而是只堵中间的孔眼,那么所发的伴音就只有一个。它们之间可以是三度,也可以是5度,还可以是8度。这样就形成了各种不同和铉的伴音。

如果在口中含了8个孔眼,而舌头的动作不是整齐地把所有孔眼全部覆盖,而是有规律地按照由少到多和由多到少的顺序释放。那么,伴音的度数就随之而变化。于是在主旋律之下,伴奏的节拍就变成了1、3、5或2、4、6不断的循环音。这就如同手风琴一样的伴奏了。

6、小提琴奏法

小提琴奏法很容易,口中只含住单孔,并用手把琴身稍稍向内翻转,口型变成吹口哨的形式。进行吹奏。在吹奏的同时,以左手为基点,右手不停地内外摇晃,就可以获得如同小提琴一样是音乐色彩。

7、伯郎宁奏法

伯郎宁奏法也很简单容易。简而言之,口含弹孔,在吹奏时,舌头打“嘟噜”。即用舌头做发“铃……”声的动作。于是演奏的曲调所发出的就不再是连续的音,也随之变成了一连串的琐碎音。

8、手震音

手震音奏法也很简单,也是只含单孔演奏,在演奏时,只要用双手把发音孔“抱”住,并一开一合地连续不断。于是所发出的音就一会儿被“捂住”,一会儿又“放开”,形成一种“呜哇”的发音效果。

手震音还可以跟各种节拍(诸如大小伴奏等等)同时并用,形成手震节拍音。

9、琵琶音

琵琶音更简单,就是在吹奏的时候,把琴从一端“滑”向另一端。于是便发出了1、3、5、1或2、4、6、7的连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