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具有意志、偏好和其他性格的智慧型玩具出现,儿童到底能不能分辨真实的事物和玩具之间的不同,以及这些玩具对儿童所造成的影响,都是当今亟须予以研究的新课题。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日,一些似乎具有意志、偏好和其他性格的玩具应运而生,而这些特性在过去只存在于具有生命者的身上。这种聪明玩具如几年前在日本大为风行的电子鸡,以及老虎玩具公司生产的精灵菲比等。这些玩具让人不禁想探究儿童对于所谓活着的、有生命者的定义和看法,以及从哪个年纪开始,儿童能够分辩机器物体和真正运动,或者与人类之间的不同。

美国有专家对5到10岁和菲比玩具玩在一起的儿童的研究发现,当问及儿童菲比是否是活的、是否像一个真正的宠物时,令人相当震撼的是,孩子们通常的回答为“菲比并非以人类或动物的方式活着,而是以菲比的方式活着“。小孩子会赋予玩具个性和情绪的情况并无新奇之处,不过现在在他们的认识中,又有一个“如同具有生命的、活着的”新类别。

受雇于一家玩具公司的心理学家加尔·洛伯强调,玩具无法预期的反应使小孩产生似真似假的困惑;不过发展心理字家的阿利森·加尼克却指出,小孩在游戏中是会有假设洋娃娃是真人的情况,不能就此妄下定论认为小孩分不清真伪。此外,当电子产品坏掉时小孩需如何对应,也是一个问题。专家们表示,她们的研究发现,当菲比坏掉时,每一个案例都是小孩对另给的一个新菲比不感兴趣,有许多迹象显示,孩童感到遭背叛、被欺骗和愚弄。当玩具坏掉暴露出那只是一个机器的本质时,这让小孩感到困窘和生气,使得他们不愿意再对这种物品投注相同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