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年间,冲天坳有个小裁缝叫陶小毛。说起这陶小毛,方圆百里无人不晓,坏人闻之无不丧胆,百姓听了都竖指叫好。

陶小毛本是冲天坳远近闻名的裁缝陶云阶的遗腹子,他出生前一个月,陶裁缝一场暴病撒手人寰。长到10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把他送给丈夫的得意弟子灰裁缝做徒弟。灰裁缝为了报师恩,也就收他为徒,且真心真意教他。可陶小毛心里只想学武,对缝纫活根本就不感兴趣。平时,师傅在案板上教他如何画样,如何弹灰线,如何动剪刀,他都心不在焉。

以前裁衣都要用面粉搅糨糊,用来粘贴布片接头处。夏天糨糊容易馊,所以案板上总会有许多苍蝇。师傅叫陶小毛赶苍蝇。但又交待不能打死,因为那样会弄脏布料。

可是苍蝇这东西讨厌得很,赶这头它落那头,赶上面它落下面,弄得陶小毛很恼火,有一回,他正在掌斜缝衣,换线的时候,一只苍蝇落在衣服上,他下意识地将没穿线的针脱手扎去,说来也凑巧,那只苍蝇不偏不倚被扎在衣服上,翅膀抖了几下就死了。他把针拔出,吹掉死苍蝇一看,嘿!衣服上连一点脏污也没有,他觉得挺有趣,从此常常背着师傅,用缝衣针扎苍蝇。师傅在的时候,他就用鸡毛掸子驱赶;师傅不在的时候,他就偷偷地用斜扎……

熟能生巧,久练成精。日子一长,陶小毛扎苍蝇的功夫也日渐纯熟,他不但可以做到“弹无虚发”,而且可以做到要扎头就绝不扎尾,要扎尾就绝不扎头。往往只要苍蝇一落下,他的针就同时扎中了,所以到后来,根本没有苍蝇捣乱。这一点,师傅当然感觉不到,他只觉得陶小毛虽然学手艺懒心懒意,可很聪明,什么东西一教就会。三年学徒期满,陶小毛还不到14岁,灰裁缝感到他的手艺已经超过了自己,所以就高兴地打发这位小徒弟出师了。

一个14岁的孩子,单独走江湖吃手艺饭谈何容易,一开始根本没什么人请他做衣裳。后来村里有些人试着让他到家里做做看,这一做,人们才算知道什么衣服穿在身上叫像样得体。他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请他做衣服的人也就多起来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