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有关孩子的话题,我们会非常容易地联想到玩具。玩具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成年人可能会说那是用于启蒙教育的工具,是使孩子们快乐的物品,是孩子身边不可缺少的无声伙伴……玩具对于孩子的意义是什么?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或说是一言难尽。

我相信玩具在孩子的心中"是什么",其意义远远超过我们成年人的想象。它不仅是玩物,是伙伴,是感情的寄托,甚至还是另一个"自己"……

在各种层出不穷的玩具中,有一类玩具在孩子们心中永远不会失宠,那就是绒毛类的玩具。可以说,在每个人的儿时记忆中,都留有对布制娃娃或绒毛小动物等物品的痕迹。即便是穷人家长大的孩子,也会有一个妈妈亲手制作的布娃娃,一个曾经带来过快乐的珍贵回忆。

记得儿子两岁多时,不论走到那里,臂弯里总要夹着一个毛绒绒的小狗,就连睡觉也要把他心爱的绒毛狗放在枕边"同眠"。那时,我只是把儿子的表现视为是一种童心、童趣,后来才逐渐懂得从心理角度去理解绒毛玩具对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意味着什么。

绒毛玩具受孩子欢迎是由其质感决定的,那东西摸起来舒服,贴在脸上柔软,加之绒毛玩具多色彩鲜艳、憨态可掬,带给孩子的心理感受是温暖、亲切和舒适,多么像母亲最初留给自己那熟悉的感觉呀!

1-2岁的孩子有很强烈的依恋母亲的情感,妈妈不在身边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不安全和无助。这时候,幼儿就会将内心寻求安全的需要投向另一个物体。投向谁呢?总得找一个"中介物"呀,就找与自己朝夕相伴的绒毛玩具吧。紧紧地抱着它就像抓住了妈妈的衣角,嗅到了妈妈身上的味道,找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感觉……于是,绒毛玩具作为一个客体,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幼儿感情转移的"替代物"。

如果一个孩子在某个心理阶段(或心理需要时),没有寻找到恰当的物品充当其感情的"替代物",就有可能发生啃咬手指甲(吮指),错误地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替代物,或者在其睡觉时,非要含住一个被角才能入睡。需要说明的是,幼儿只是在其感情需要时,盲目地"误选"了某物作为替代品,因为他们不知道更好的替代物是什么,所以不是他们的过错。随着孩子长大,绒毛玩具在他们心中的位置会被其它更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所替代。因为绒毛玩具是另一个物体,相对容易放弃,而啃咬手指由于是源于自体的抵抗焦虑的办法,方便易行,且手又不可能作为身外之物被"丢弃",这就是一些长大的孩子为何固癖难除的原因。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