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特征是粪便次数增多,大便溏稀,一日三次以上,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有臭味,水分多,伴有腹痛。严重者每日可有10-20次大便。频繁腹泻可使小儿眼窝塌陷、口渴、皮肤失去弹性、尿少或无尿,出现脱水,甚至发生酸中毒,危及小儿生命。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许多原因都可引起腹泻,如饮食不当的消化不良可引起腹泻,饮食不洁导致的肠道病可引起腹泻,腹部着凉或过敏反应亦可引起腹泻。

根据粪便的颜色、形状可以判断引起腹泻的大致原因:

(1)结肠发炎特别是远端结肠所致腹泻的粪便,次数多而量少,并混有粘液、脓液和血,且同时有腹痛和里急后重(即病人想拉大便但排不出)的现象。

(2)小肠发炎所致的腹泻的粪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混有胆汁而呈现黄绿色,有时呈拌汤样白色粪便。

(3)淀粉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粪便为深棕色呈水样泡洒便。

(4)脂肪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粪便为淡黄色,呈液体状,量多,发亮,可以在便盆内滚动,尿布上的油腻不易洗掉。

(5)小肠发炎的粪便往往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粪质稀烂,用肉眼不能发现脓血。

(6)长期饥饿或母乳不足婴儿的粪便特性是粪质少,粘液多,呈深绿色。

(7)粘液脓血便是结肠炎的特征。小儿发生肠套叠时,粪便往往混有鲜血,并有大量,粘液粪质较少,伴有阵发性腹痛。如出现大量鲜血水样或果酱样粪便,有腥臭味,并有发烧、腹痛、胀肚等等,则可能是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8)病毒性肠炎粪便多为白色米汤或淡黄色稀水样。

(9) 有些母乳喂养的孩子,由于母乳的营养万分超过婴儿的需要,婴儿也有可能发生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至10余次。每次大便量不多,其中含有少量水份,但没有特殊的酸臭味或腥臭味。这为生理性腹泻。

(10)有些小儿因病而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很有可能是黄金钩葡萄球菌肠炎或白色念珠球菌性肠炎。若突然发生严重腹泻,每天高达10余次以上,则可能是得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如果出现顽固性腹泻,为黄色水样便,有时呈豆腐渣样或有较多泡沫,带粘液,则可以是患了白色念珠球菌性肠炎。

生理性腹泻主要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婴儿从出生后不久大便次数多,每天5-7次不等。大便稀,但水分不多,呈黄绿色,除大便次数多外,婴儿和食欲均很好,各方面的生育也正常,所以,没有必要给这样的孩子吃什么药。在逐渐添加辅食时,大便次数就减少,大便性质也恢复正常。

生理性腹泻是指这种腹泻婴儿的肠道没有什么病变,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是正常的,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无影响,孩子是完全健康的。这样的腹泻不属病态,取名为生理性腹泻。

伤食泻时婴儿每日的大便次数为6-7次至十几次,水分不多,粪质有杂质、奶瓣甚至吃什么拉什么,在发病开始时,可能有呕吐。对于伤食泻的治疗,应减轻胃肠道负担,控制和减少饮食质量,服用帮助消化的药物后,经过几天大便就会恢复正常。

有些孩子因伤食引起腹泻。这种腹泻的发生主要与喂养方法不当有关,如添加辅食太多、太快、太杂,没有定时定量,致使婴儿的胃肠功能难以适应,发生消化吸收不良,还有引起婴儿肠道内缺乏某些消化酶,对有些食物消化不好。如吃进去的淀粉,属于多糖,必须由多糖转变成双糖,再由双糖转变成双糖,肠道才能吸收利用。当婴儿体内缺乏双糖酶时,多糖不能变成双糖,缺乏单糖酶时,双糖不能变成单糖,多糖和双糖均可引起腹泻。另外,脂肪的消化需要有充足的胆汁,胆汁分泌不足时,可引起脂肪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