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这一课是认识除法意义与除法算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本课之前设计了很多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动手操作情况下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而从本节开始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利用本教材所创设的情境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先是让学生独立解决: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几根?我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并解释它是如何表示平均分香蕉的过程及结果的,并说明算式中每个数与符号的意义及算式的读。继续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尝试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出算式中每个数与符号的意义和算式的读法。就这样反复让学生练习,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让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意义。在“你还可以怎样分12根香蕉”的活动中,有的学生说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多少?”和“把12根香蕉分成一份,每份是多少?”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所以我重重表扬了这些学生,希望他们在以后的探索过程中会越来越出色。在练习中,有的学生还说到了有剩余的分法。如“把10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还剩2个”。

当然还有部分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因此练习中多次设计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理解“除法的意义”,感悟“分香蕉”的多种灵活的分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动态中渗透了“平均分”的数学思想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外我在本课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其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