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本教研的基本含义

1.教研

是教学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简称。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幼教改革也全面展开。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其中幼儿园教师是关键。要想取得教改成功,就要求一线教师由原来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这也是时代对教师发出的呼唤。这一转化过程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呢?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主要是指幼儿园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的发展过程。”①其实在工作中广大幼儿园教师也体会到急需获得专业化成长的紧迫性。她们已经看到随着幼儿教育的迅速发展,就要不断要求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幼儿园里找到发展的空间。对这一点有的教师感到很难,也有的感到很茫然,不知从何处着手。其实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渠道很多,同行之间的交流切磋以及接受专家的指导,对幼教工作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的反思等。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对教师来讲这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教研活动是一种集体活动,大家在集体中集思广益,集体反思,共同成长。教师不是被动参与,给每位教师发言讨论的机会,把自己的感受与困惑,心得与体会,方法与手段说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利用集体的智慧互相切蹉,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进步,众人拾柴火焰高。

2.园本研究

指的是以幼儿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园教师为研究主体,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所开展的旨在促进幼儿园发展的研究活动的总称。日常工作中难题围绕我们:如何培养良好的一日常规?面对调皮的孩子采取怎样的教育方法?怎样进行美术评价?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绘画教学中示范的要点怎样把握?教师的问题作为园本教研的内容,是开展园本教研的真正内涵与价值体现。研究现实真问题才能使园本教研真正落实到实处,才能使幼儿园实实在在受益,使教师实实在在地成长,使幼儿园实实在在地发展,这是我多年来开展教研工作的体会。

(一) 存在的典型问题

1. 教研活动的开展得不到保证。

尽管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园都已经建立了园内“教研制度”,然而这一制度的落实情况令人忧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许多幼儿园还不能保证园内教研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在幼儿园工作任务繁多的情况下,园内教研工作被“挤掉”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幼儿园被取消的教研活动可能会在以后的时间被补回来。但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教研活动就不了了之了。

试想幼儿园开展教研工作的目的和最终的任务是提高保教工作的质量和教师素质,然而如果连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这一最基本的前提都保证不了,何谈提高保教质量和师资素质呢?如果一个学期只开展那么寥寥无几的几次教研活动。那么教研对上述“两个提高”的作用又有多少呢?

2.教师缺乏参加教研的积极性。

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因而教研工作的实效如何?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参与程度。那么在我们的幼儿园教研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实际表现得如何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缺乏参加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现象广为存在。

具体表现如下:

(1) 教研——负担。

在对教师进行访谈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明天的教具和材料还没准备完呢,那有时间去参加教研活动”,“老是搞教研,还不如用那些时间集体备课呢” 。这表明,在我们不少教师心中,教研活动仅仅是一项他们不得不应付的工作,是他们“本职工作”(保教工作)以外的一项负担。如果教师是以这样的理解和心态参加教研活动的,那么教研活动对他们工作的改善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2) 参而不与。

在教研活动中“参而不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参而不与”有诸多种表现,比如心不在焉(有的教师自己戏称教研活动时是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间);研讨中不发言,被点名时应付了事:“我还没想好”,“大家说得都挺好的,我同意大家的意见”;还有的在下面聊天、开小会、做与教研活动无关的事。

3.教研工作形式化。

目前幼儿园教研工作形式化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教研活动以“读”文章为主(即教研组长组织教师们通过“宣读一些相关文章,然后就文章内容展开一定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整个教研活动)。我们不禁要问,即便教师全部专心致志地听文章,教师又能对文章的内容真正理解多少?之后的讨论又有多少是有效的?这些讨论与本园的教育实际的联系程度又如何?还有一些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对教研问题的研讨往往就事论事,不够深入。教师们说的都是自己对这个问题是怎么处理的或应该怎样处理,这时的教研活动往往变成了单纯的经验交流。尽管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是必要的,但教研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经验交流的层次而不去“研究”是难以发挥其特殊的作用的。

4.教研成果短效。

教研成果最终要运用到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中,要能够保证对该方面的保教工作有所推动和改善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其在“两个提高”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的教研工作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目前园内在研究什么内容,该方面的工作就做得较好,而一旦研究内容更换,原有的成果就逐渐消失,甚至回到原有的水平。出现这种“短期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研究过程和教研成果未能引起教师教育观念上的根本改善,而仅仅停留在教师表面行为发生了一些短暂的变化以及和幼儿园的日常管理未能制定相应的保证机制,使教研的成果落实能够成为一种经常化的管理行为是主要的原因。

(二) 幼教教研的分类包括

教学型的教研:以教为着眼点,以课例为载体。

课例是指课堂教学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包括备课、说课、听课、评课。

研究型的教研:以研为着眼点,以课题为载体。

课题就是我们要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型的教研:以学为着眼点,以阅读为主线。

自学、函授、外出观摩、学习幼教先进理念等。

(三) 园本教研的实施

1.教研活动的类型

正式教研活动 非正式教研活动

备课、说课、听课、评课      围绕教学工作的随意交流

参观考察,学术会议,进修    针对个别幼儿的“集体会诊”

专家报告、合作研究、示范交流   疑难问题咨询、商讨、学习心得分享,

师带徒         对焦点问题自由讨论

专题研讨活动       教师自发的学术聚会,对话。

业务考核         教师撰写反思、札记、论文

2.园本教研的基本过程

问题→设计→行动→反思

(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以“小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

教研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3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周莉红

参加对象:小班组全体成员

动实录:

3.园本教研活动的策划

确定活动主题、目标、具体内容

从幼儿园教研特色需求出发:如“音乐教育中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美术教育中教师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

从教师关心的热点和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如“如何建小班幼儿良好的常规”,“角色游戏如何深入开展以及游戏材料的投放和管理”,“集体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从日常教研管理发现的普遍问题出发:如“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如何设定教学活动目标”。

确定活动形式

由谁主持

教师以何种形式参与(体验、讨论、观察记录等)

预设活动出现的问题

教师的理论认识层面

教师的经验理解层面

教师的参与层面

对各环节调控的策略

如何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如何顾及不同特点的教师),如何引导教师围绕主题展开活动

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检验

对已获知识的应用和巩固阶段,检验学习者是否真正“学以致用,或是否达到学习的效果,确定这一阶段是否生成下一阶段新的教研主题。

措施:检查备课、跟班看活动组织、听教师的交流、看活动反思等。

例:为了使学习结果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迁移与分享,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后,要以各种形式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情况。或上一节模仿课,或做一场理论讲座,或在博客上发布相关学习反思的文章,并且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才能报销有关学习费用。

4.园本教研活动的组织

要开展一次专题教研活动,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

(1) 学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达到理解教研题目的目的。

(2) 研究学习;这个阶段是将所学的理论初步联系实际的阶段,解决教研题目的构思、设想、方案、步骤。

(3) 实践阶段:这个阶段是执行上一阶段讨论的方案的过程,目的是对集体智慧结晶做一次实际的检验。

(4) 总结反思阶段:这一阶段是对最初设想的教育方案进行反思,并就教研活动过程予以总结。

(5) 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阶段:这一阶段是对前面四个阶段的巩固,重在教师对教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