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平时耳朵发痒,家长就拿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孩子耳朵,有时幼儿园的老师也喜欢给孩子掏耳朵。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坏的习惯。

耳道发痒,可能是由于皮肤湿疹、霉菌感染、耳道进水未干,更多的是耵聍过多所致。耵聍过多应把它掏出来,这是正确的。但是操作方法要得当,决不能用坚硬的东西去掏耳朵。最好的方法是用干净的棉花签伸进去卷几下,轻轻地把耵聍清理出来。如果太多难以掏出,可到医院请医生处理。其实由于外耳道与下颌关节相连接,吃东西咀嚼或张嘴说话时,耳道内的片状耵聍便会慢慢松动而不知不觉地被排除,因此,即使耳朵发痒,也不要经常给孩子掏耳朵。

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容易将霉菌带入,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那么就可能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鼓膜是一层厚约0.1毫米的膜,如果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不小心会将鼓膜刺伤甚至穿孔,严重的会造成耳聋。耵聍是外耳道内脂腺分泌的蜡状物质,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有湿润耳内细毛和防止昆虫等异物进入耳内的作用。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红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最为严重的是掏耳朵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如果进一步加重感染,还可能会有危险发生。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也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使其分泌更多。

有的孩子耳道内的耵聍与众不同,是棕褐色的硬块,紧紧堵塞在耳道内,触之即痛,有碍听力,这种现象叫耵聍栓堵塞。由于耵聍分泌过多或外耳道有些狭窄,平日不易排出,逐渐堆积而成。耵聍栓堵塞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硬,有时可致外耳道变形,如耵聍堵塞压迫鼓膜又可以引起耳痛、耳鸣,甚至眩晕。一旦耳内进水,坚硬的耵聍被潮化膨胀,刺激外耳道皮肤,易引起外耳道炎。此时更不能随便掏小孩耳朵,而应去医院。最好的方法是,用耵聍软化剂滴耳,待耵聍稍软后再用特制耵聍钩轻轻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