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生俱来就拥有许多非对白语言。非对白语言如同电报密码,非对白语言泄露出孩子的最初要求,非对白语言不会撒谎。

在学会语言以前,孩子们总是先用手势与外界进行交流。用手势以及身体的其他动作来表达意思,比说话更容易。孩子大多是先学会走路,后学会说话。孩子天生知道身体语言的魅力,他们可以利用身体语言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念。

初生的婴儿挥动手臂,伸展腿脚,以此来表达他们的不舒服感或从襁褓里解脱出来的喜悦感。孩子在吮吸奶头时,习惯把手臂挥来挥去,以此来表达他们吃饱的快乐——人类对胜利的欢呼总是挥动手臂。六个月前的孩子遇见兴奋事总是双臂同时举起,还伴以蹬腿的动作。

孩子在用哭表达自己不舒服的感觉时,常常不停地扭动身体,频频地做手势,上下蹬腿,挺腹弯腰。

孩子需要某种东西时,身体一动,小手做抓的动作。孩子发现新奇的事,立即会用力翻身。

父母大多数能本能地理解自己孩子的身体语言,比如高兴、愤怒、拒绝、需要、烦恼、疲倦时孩子的各种动作,他们会通过一些努力让孩子满意。但是孩子身体语言常隐藏着密码,令父母难以破译。

一家儿童医疗中心曾发表一个研究报告,指出人使用左手或右手的趋向,可以在婴几初期观察出来。初生婴儿睡眠时,有的喜欢把头偏向左侧,有的喜欢把头偏向右侧。到了半岁时,习惯于把头转向右侧的婴儿,便自然会用右手抓取东西;头部转向左侧的,便会使用左手。

对孩子这微妙的睡姿,父母一般不会去管,到他们发现孩子使用左手的习惯时,孩子已经三岁了,想要纠正已经太迟了。

在这个习惯用右手的社会里,用左手的人会感到种种不便。于是,父母便极力从多方面压抑用左手的孩子们的自然趋向,强迫他们使用右手,给孩子们在心理上增加不少压力,并阻碍了他们其他能力的发展。如果使用左手的习惯没有得到纠正,用左手的人情绪上总是有不安的感觉,好发脾气。

其实父母只需注意观察孩子的睡姿,并设法让他们养成头部转向右方的睡眠习惯,自然而然,他们长大后,便会使用右手。

中国传统的父母看着孩子爱乱动,索性把孩子的手脚捆成一根“棍”。据称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中国人都是这么捆大的。孩子就此被剥夺了用肢体表达意愿的权利,他的一切喜怒哀乐无从表现,幼小的心灵受到压抑,甚至有些人会成为不善于表达、胆怯而拘谨、反应迟钝的人。所以,现代的幼儿专家一致主张不要把婴儿的手脚捆住。

人的姿态里存在着特有的创造天赋,只要父母仔细观察孩子的动作,便会读出这动作的意义,这动作极可能蕴藏着孩子某一方面杰出的能力,表现出他动作的灵敏度。

孩子大多会经历把某一样东西扔来扔去的阶段。这是他在锻炼自己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如果父母用大人的理智,阻止或通过批评制止他这么乱丢东西,孩子会立即中断这有意义的行动。

孩子也会固定地在手上握一把东西:一块布,一把勺子,一个小玩具。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在寻找安全和依靠。

父母要对孩子的肢体语言保持足够的耐心,把孩子活动性的游戏变成语言游戏,把无意义的动作变为有意义的动作。

良好的姿势,自然的动怍,会使孩子变得朝气蓬勃,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增强,因此父母必须在孩子婴儿时期就注意其姿势:

孩子在吃奶时,必须有好姿势。

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坐和站。

不要总固定用一只手抱孩子。

孩子的床垫应当平整厚实,不要过于松软。

睡觉时让孩子仰面向上,不可总侧向一边或蜷缩成一团。

让孩子尽早学会抓握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