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舒是一个特殊的妈妈,因为与女儿Annie的爸爸离婚了,现在的先生没有孩子,政策允许她要第二个孩子。其实,有很多阻力,比如燕舒的爸爸妈妈不想让她再生孩子:女儿的年龄已经很大了(36岁),况且以后的生活还不知怎么样呢!

    燕舒很多朋友说:想要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会不愿意。燕舒认为这是怎么引导的问题。平时她就对Annie说:“你想不想要个小弟弟、小妹妹!”“想啊!”其实那时还是没有影的事呢!

    平时看到一个小BABY,燕舒会说:“小BABY多好玩,咱们家有一个就好了!”在生活中灌输给她,小孩的感情也是在一点点滋生的。当燕舒告诉Annie:“妈妈怀孕了!”Annie说:“真的!”非常自然的接受了。

    现在,7个多月的胎儿在燕舒的肚子里动, Annie轻轻晃晃他,胎儿就动。Annie把脸贴到燕舒的肚子上,胎儿就踢她两脚。这样就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燕舒对Annie讲“舅舅比妈妈小7岁多,他刚出生时,妈妈去给他买奶。然后还给舅舅洗尿布。”“是吗?”“如果小弟弟拉了,你给他洗吗?”“行!”“你也到楼下给他买奶,好吗?”“可以!”燕舒不允许周围的人说:“你妈妈要了BABY就不喜欢你了!”燕舒认真地告诉Annie:“你知道妈妈最爱谁吗?妈妈最爱你了!”一旦小BABY出生了,家里人一定会集中精力照顾小BABY,必然会造成Annie的失落感,为了避免孩子的失落感,必须在口头上告诉她:最爱她!

    从现在开始,燕舒开始安排Annie,“等小BABY出生,你要到医院看小BABY,看妈妈。”让她感觉在给小BABY做事,就不会有失落感了。主要是把第一个孩子安排好了,安排好不只是在物质上给她买东西,最主要的是心理上的安排。

    专家点评:

    在又一个新的小生命诞生之前,母亲为第一个孩子着想、考虑之周到,让人很是感动。第二个孩子的出生不仅对父母是桩大事,也与大上几岁的小姐姐关系密切。因为目前中国家庭以独生子女为多,与众不同的二胎出生之前的确需要做些“铺垫”。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愿意拿出些时间进行“铺垫”工作的母亲不仅爱孩子,更是不偏爱孩子的。她不希望老大因为老二的出生,家庭重心的转移而失落,她也同样不愿意看到老二在未来的家庭中享受不到姐姐的亲情。这一切在若干年前中国多子女的家庭中是做不到的,那时一家数个孩子拉扯着长大,解决温饱是母亲最关注的问题,哪有时间去顾及孩子们的心理感受呢?

    这位母亲的做法很值得提倡。在母亲的心中,应该考虑到所有家庭成员的感受,不要忽视任何一个人,哪怕他(她)很小。没有一个成员对家庭无足轻重,所有的人感到满足,家庭才会完美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