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约5000多万,流动儿童约2000多万。这些留守流动儿童平均年龄12岁,平均留守时间为5年,留守儿童在成长关键时期有40%的时间缺少父母的陪伴。

“妖魔化、标签化的做法,不利于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开展。”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雷万鹏教授在解读《教育规划纲要》专题解读时强调,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父母长期外出和学龄前留守儿童以及留守女童应是更加关注关爱的对象,因家长缺位、父母在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的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家长在儿童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据了解,许多地方党委政府已把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从今年开始,我省力争用3年的时间,在全省1308个乡镇建立留守儿童台活动室,目前已拨付专项资金800万元,首批建成400个。把创办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确定留守儿童之家列入民生工程,不仅意味着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资金、场地等问题得到财政保障,而且由此实现了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研讨会围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体系建设主题,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社会管理和关爱服务机制以及各地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交流研讨。安徽、四川、河南、湖南、江西、广西、湖北、江苏、甘肃、陕西、重庆、辽宁、河北、山东、广东、浙江等16个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较为集中的省区市的相关领导以及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市、区)代表和相关专家参加了会议。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等15位同志作大会发言。

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赵东花,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