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1]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迫切需要在综合的教育和心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讨幼小衔接的基本规律,提升幼小衔接的成效,真正促进儿童的适宜性教育和素质教育。

一、 幼小衔接的内涵及意义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此时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小衔接”实质指的就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在入小学前接受一至两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小衔接对于研究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如何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儿童积极地学习,如何培养幼儿情感和态度、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社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适宜的知识准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1、从办学性质上看,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成套的考核条例,办学与教学随意性较强;而小学是义务教育,有严格的教育要求,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要进行考试、检查。

2、从教学内容上看,幼儿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浅显知识,这些知识对发展幼儿本身及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很大帮助。小学的教育内容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其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3、从教学方法上看,幼儿园教师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