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婴儿的一种特殊语言,由于孩子不会讲话,只能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要求和痛苦,如冷、热、饿、湿、痛等。因此,做父母的要细心观察婴儿的表情,学会辨别不同的哭声,这样照顾起宝宝来才能得心应手。

一般来说当婴儿因饥饿而哭泣时,哭声短促、高昂,带有乞求感,表情不安,头左右摇动,小嘴大张着,哭一会儿就将小手指塞到嘴里吮一阵,然后再哭。这时,如果到了喂奶时间,大人应及时喂奶;如果不到喂奶时间,可先喂点糖水、果汁等。

婴儿尿布尿湿了或解了大便、眼睛被蒙住、感到太冷或太热时,哭声高亢冗长,手脚舞动,拳打脚踢。当引起他不舒服的原因被解除,也就是婴儿的“要求”被满足后,他就会安静下来。

婴儿要人抱时,干哭而无泪,哭声断断续续,头左顾右盼。当大人走近跟他讲话时哭声就会停止,并会“呃、呃”作答。

孩子患病时,一般比平时爱哭闹,哭声也明显与平时不同。若患的是支气管肺炎,则哭声软弱无力,音调干燥;腹泻、腹痛时,哭声断断续续,忽缓忽急;消化不良时,多在夜间啼哭,并骚动不安;喉头水肿时,哭声嘶哑。如有上述情况,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

要知道,宝宝的哭不仅是一种语言信号,也是一种有益的全身运动。因为婴儿啼哭时头部转动,四肢像做体操一样不停地挥动,腹部起伏,胸膈扩大,肺活量增加,新鲜空气被大量吸入,废气被大量排出。同时全身血循环加快,代谢增强,对婴儿生长发育很有好处。所以,对于不是因为疾病引起的,而是由于尿布湿了、要求抱等生理方面原因引起的,特别是由于要求抱而啼哭时,可以适当让婴儿多哭一会儿,运动运动,利于生长。而有些妈妈,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心疼,就马上抱起来,或者马上喂吃的,这样阻碍了宝宝的心肺活动。当然,不宜让孩子哭得太久。过长时间或过于剧烈的啼哭会使孩子声带充血,体力消耗,特别是患有心脏病的婴儿,哭闹会增加氧气的消耗,加重病情,严重时还会引起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