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夯基•我达标

1、小说是一种以塑造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的叙述和_____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2、《空城计》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这部名著的作者是_____时期小说家______。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众官无不骇然。( )

(2)言讫,拍手大笑。( )

(3)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

(4)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

4、写出下列事件的主要人物。

(1)温酒斩华雄( )

(2)威震长坂坡( )

(3)赔了夫人又折兵( )

(4)白帝城托孤( )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孔明将人马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玄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一)阅读课文,完成5—8题。

1、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这句话表现了司马昭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司马懿知道实情后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天下英雄惟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筯,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筯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裂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筯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1、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英雄惟君与操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迅雷风裂必变,安得不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圣人认为雷声大作,狂风怒吼,一定会发生变故,怎么能不害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认为可以称为天下英雄的是谁?他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备听了曹操的话,为什么“吃了一惊”,还把筷子都掉在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备怎样掩饰“失筯”的缘故?这表现了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