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玉玉妈妈去采风

蒙族

去蒙族人家里做调查,主人招待我们这些“贵客”的方式,就是在宴客的时候请来会唱歌人,这种叫“卡”的歌者会唱很多歌,他会对着每个人唱一首歌,在场有多少人,他就要唱多少首。

主人家的孩子就在帐篷里跑来跑去,看着,听着。无论是长调、短调,还是现在创作的歌曲;无论是什么主题、风格的歌,他们都来者不拒。草原上一些大的民俗活动,比如婚礼或是那达慕盛会,四五岁的孩子都可以参加,他们可以唱,更多的是听。

听得多了,自然就会唱了。有一次碰到一个7岁的蒙族男孩,我问他,你会唱歌吗?他说会,张嘴就唱,一连唱了好多首。再问是和谁学的这些歌,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生下来就浸在音乐的海洋里,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音乐表达,多么水到渠成的事情。

小链接:

那达慕盛会

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盛会是草原文化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传统节日,在每年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的七八月份举行。赛马、射箭、摔跤,是大会自古不变的娱乐项目。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人们轻歌曼舞,一片欢快。

侗族

跟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一起去采风时我发现,基本上每一个侗族村寨都有一些专职的歌师。

歌师是寨子里公认的唱歌唱得最好的人,他们会在家开办歌班,每一期少则六七个,多则十来个孩子一起学歌。

虽然只是教孩子唱歌,但是歌师在村寨的地位非常高。孩子们学歌时,有时会给歌师带些糖果,在每年农忙的时候还要帮助歌师干些地里的农活。

五六岁前自由学歌,稍大点再送到歌班里“正式”学习,自古以来,侗族孩子就这样一代代长大。

满族

关东满族小孩出生后都用摇车悠,就是我们常说的关东十八怪之—“养活孩子吊起来”。满族妈妈的摇篮曲特别多,我去东北一个农村调查的时候,亲眼看见母亲在给孩子哼摇篮曲,亲切淳朴的旋律让人感到格外亲切。满族摇篮曲的曲目也是代代相传.

3点启示

少数民族孩子大多能歌善舞。在音乐里,孩子们没有了陌生和拘谨,有的唱得优美、有的跳得奔放,他们的个性和天赋得到了充分展现。同时,他们童年的经历也回答了我们最关心的3个问题:

1.我的孩子有音乐天赋吗?

正如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创始人、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说:“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上都是可以去打动、可以去促进的。”音乐智能是人类早期进化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有节奏和韵律的活动,伴随着人类语言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