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儿童的生活,我发现小孩子不仅有力而且有创造力。在校园里,可以看见孩子们玩儿得很投入,他们在玩陀螺,有几个孩子嫌陀螺转得不够快,就加以改装,果然,陀螺比之前转得快多了,转的时间也长多了,看来孩子们是有创造力的。

如何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实施有效的创造力?这是长久以来广泛讨论的话题。尽管改革开放后中国移植了一些西方的学校教育理念,但由于历史的沿袭,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采用的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模式,教师只注重灌输书本知识,学生以记忆、背诵为主,被动地接受知识,师道尊严的僵化管理方式依旧存在,训斥甚至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未根本清除。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身心往往受到严重的约束,其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局面倘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将会影响到整体国民的创造素质,制约民族的可持续性发展。那么,儿童的解放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

第一, 儿童的头脑

任何的灵感都来自于人的头脑,所以,首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使其思想得到解放。只有思想摆脱了束缚和禁锢,儿童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在幼儿园中,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0”,小朋友纷纷举手说是太阳、月饼、瓶盖、葡萄、乒乓球……经过十几年教育的大学生面对这个“0”都深深地陷入沉思,良久无人敢举手说是什么,最后,只有班长一个人回答:“这大概是个零吧?”我们不难看出,学校教育怎样禁锢了孩子们的头脑。学校教育让学生由刚进校门时的“问号”,经过十年寒窗变成了走出校门时的“句号”。

而在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学生们往往通过发散性思维得出不同答案,不存在标准答案。比如在美国一堂普通的美术课上,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图画,而老师不会用“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成果,而是用“好不好”来鼓励孩子的想象空间,调动一切思维元素完成美术作品。

第二, 儿童的双手

众所周知,儿童大脑的训练必须从锻炼儿童的双手开始,让儿童亲自动手,执行头脑的命令,从事创造性的活动,从而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在中国,很多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要求很苛刻,不许小孩子动手,否则要惩罚,这样,孩子的创造力早早受到了摧残。在家里,特别是男孩子,喜欢把玩具拆了装,装了拆,家长常常因此大打出手,对孩子严词以待,觉得小孩子是多动症,破坏神。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正是好奇心的驱使,从而锻炼了创造力。

世界大发明家爱迪生因为从小喜欢玩化学药品,上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开除,母亲继续给他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才造就了一位世界发明大王。再者,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过于娇宠,最基本的家务,包括穿衣做饭家长都要包办,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