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多进行冷热交替 有益人体健康

居室气候是一种与人体健康最密切的人造气候,而目前人们的居室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舒适、越来越不受自然气候的制约,但这反而成了引发各种居室病症的“罪魁祸首”。

其实,生活或工作在气温不断变化环境中的人,患感冒的几率小。而常在空调房和暖气房久呆的人,患感冒的几率则大一些。所以,应经常调节居室温度,冷热交替的环境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生理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提高了人体的适应能力。

当然,刚开始进行锻炼时,居室温度每次的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5℃,半个月后,幅度逐渐提高到6℃-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而且要稳定地提高或降低。调节居室温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工具调节。主要调节工具有空调、取暖器、加湿器。二是自然调节,主要就是通过开关门窗。而经常改变居室 “微气候”,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

■身体长期恒温 适应力免疫力都下降

寒冬到来,很多人习惯将门窗长期紧闭,以此让屋内更加暖和,但是这种取暖方式对人体危害很大。因为空气不流通,会使室内温度急速干燥,因此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最常见的症状就为鼻咽不适、头晕眼花等。

目前,很多人都很奇怪:上班呆在空调房中,下班睡在暖气房中,而上下班的路途中,还享受着汽车中的暖风,为何还摆脱不了疾病?蔡春表示,因为人体长期处于恒温,体内有一套自己完整的体温调节系统,而作为这个系统的“司令部”——大脑皮层下丘脑,能根据外界温度进行调节,进而为适应寒冬到来打下基础。所以说,长期的保暖,让身体长期处于恒温下,只能使人的适应能力下降。人们长期制造的这种恒温环境,让大脑皮层下丘脑没有得到一定的锻炼,一旦与低温接触就抵挡不住致病细菌的挑战。

■室内温度过高 容易引发肺炎

当下,气温的快速下降让很多老人、小孩以及慢性病患者都选择足不出户蜗居家中,可长期待在高温度的室内,对慢性病患者更不好,甚至还会引发慢性病症复发。

蔡春表示,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呼吸道水分就会蒸发较多,肺和上呼吸道会比较干燥,而干燥会使肺部纤毛运动受到阻碍,导致痰液不容易排出,容易引发肺炎等疾病。尤其是小孩和长期卧床的老人,由于肌肉力量比较差,运动量少,易诱发坠积性肺炎。而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不能长期待在高温度的室内,由于闷热致使出汗过多,失水可致血液浓缩、血脂增高,引起血压波动等,而忽冷忽热的温度差,也是引发心脏病、脑溢血的因素之一。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