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的自学可以说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重视自学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抄知识要点,激发阅读兴趣

“自学”中所包括的知识比较多,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内容。这些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课外摘抄本,把有关的内容分类抄下来,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并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理解课文,完成自学内容。

二、指导学生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和课前提示进行自学,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有效地指导自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

1、读、思、圈。指导学生在认真自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如: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Ο”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可用“==”标明;并认真思考,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理解词意。遇到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学生手、脑、口并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自学能力。

2、给课文加批注。不少课文的课前导读中有这样的要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写一写”。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力。

三、划分层次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要求,培养自读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1、读通课文。自学中经常会提出: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注意随手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而后感体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带着问题读书。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在自学中有这样的问题:“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作亲人?”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会慢慢理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