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教师或许会发现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让幼儿去动手操作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契机,而这种契机却会因为教师们的过于“尽心尽责”一次次地丧失。因此,我们应该提倡让幼儿参与准备活动的材料,把准备材料的过程变成幼儿学习的过程。

1、在准备学具中,获得相应的数学经验

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参与特定材料的准备可以帮助幼儿获得相应的数学经验。例如让幼儿制作1~1O个实物卡,只要幼儿按一定的数序绘制图符就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10以内自然数是逐一递增的以及10以内各索、发现和提高。如套娃玩具,幼儿可以把它们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来作为学习排序的操作材料;如果提供“饼干”,幼儿喂套娃吃“饼干”,这时套娃玩具就成为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多少的材料了;如果在套娃身上贴点子,请幼儿按照点子的数量为套娃发“花”片片,这时套娃与点子又成为幼儿数数、按点子数量取物的材料了……一物多用,既经济又实用,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

2、在整理材料中,学习给材料分类

“人多力量大”,幼儿收集整理到的材料往往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多,教师可以借助与幼儿共同整理材料的契机再次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机会。如果教师请幼儿同时收集了两种以上的材料,则可以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存放处(如空篓子等)和相应的标记,这样幼儿就可以将带来的材料按照教师暗示的标准分类摆放;如果教师请幼儿收集的是同一种材料,可以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幼儿去认识、了解同伴的材料,从而对同一类中不同的材料有粗浅的认识,如幼儿一起收集来的瓶子,有玻璃瓶、塑料瓶、纸质瓶;有旋盖的、翻盖的;有的是饮水用的、有的是放洗发水的……

在收集、交流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会对瓶子的颜色、长短、材料、形状、轻重、用途等有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教师还可以通过用不同的标准对这些瓶子进行再分类等活动,使幼儿积累更多的有关这些方面的经验。

3、在分发学具中,学习按规则摆放材料

在调整区角活动材料、准备教学活动材料时,教师不妨邀请幼儿当“小帮手”,引导幼儿按要求摆放材料。如一组分发6份材料,每份材料有5张卡片……幼儿在这一“服务”的过程中,能主动地获得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

可见,让幼几参与准备材料的过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有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这样就把准备材料的过程变成幼儿学习的过程,同时促进了幼儿数学经验的积累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此外,对废旧材料的利用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相互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合作意识,自己动手收集、摆放材料则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参与准备材料,既可以把准备材料的过程变成幼儿鲜活的学习过程,还可以将教师从“多方寻找材料”的困扰中解放出来,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