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材料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健康的心理、善良的心态、去观察、分析、帮助学生,解开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结,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充分发挥语文教育教学本身的特性和独特魅力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让健康心理温暖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从而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调整心理状态,在课堂中播撒阳光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发展学生健康心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我们语文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心理是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尊重、信任我们的教育对象,把他们看作是在人格上与我们平等、独立的个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这种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的建设中,学会尊重、信任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建一种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健康向上的情趣带动整个课堂气氛。从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就保持真诚的微笑、友善亲切的话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着说:“同学们好!”,学生就会感到很亲切;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或动作又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

我们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巧妙运用教材,在课堂中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材有几百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几乎每篇课文都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许多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可有所侧重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