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

备课时我做到了从普通读者的欣赏性阅读出发,感受文本美、意境美、人格美。

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感悟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上做得有所欠缺。

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1、 第一部分:生指名读送别诗,其他学生仔细听、看、悟,读出诗人的感情,板书,然后自由读诗,三个环节简单完成,只作为一个引子。

2、 第二部分修改较大:

问题一 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你读懂了什么?

问题二 你不懂得是什么?

引导质疑:洛阳亲友如相问 是谁问谁什么事情?

洛阳亲友为什么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什么意思?

解决问题:借助注释抓住了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

出示王昌龄的资料和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资料

问题三 你读懂诗人的心情了吗?怎么读懂的?

解决:抓诗眼 联系背景 了解诗人境遇 联系生活实际 发挥想象

几次读应回旋而上:初读字音准,二读有音韵,三读懂大意,四读悟诗情,五读知诗人。每次读都进一层。

3、 第三部分

结尾简洁

配乐朗读:第一次读诗歌《阳关三叠》

边塞诗陪激昂的乐曲

尚待解决的问题:

1、 出示资料的顺序最合理的是什么?王昌龄和辛渐的资料口头讲就够了吗?

2、 学诗部分是否配乐?配在什么地方?

3、 学生自己发现:王昌龄难道不思念亲人?思念谁?有这个必要吗?

4、 图片可不可以用书中的寒江、楚山?可以指导学生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