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腓骨肌萎缩症简介:

腓骨肌萎缩症(peronial myoatrophy)又称Charcot-Marie-Tooth病(CMT),是一组最常见的家族性周围神经病,约占全部遗传性神经病的90%。本组疾病的共同特点为儿童或青少年发病,慢性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状和体征比较对称,多数患者有家族史。本病由Charcot,Marie和Tooth于 1886年首先报道,故又称Charcot-Marie-Tooth(CMT)病。 由于以腓骨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征,故又称腓骨肌萎缩症(peroneal myoatrophy)。尽管Dyck提出采用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作为本组疾病的正式名称,但多数文献仍习惯使用CMT。根据神经电生理,神经病理所见,将CMT分为Ⅰ型及Ⅱ型,CMTⅠ型称肥大型(hypertrophic type),CMTⅡ型称轴索型(neuronal type)。

部位:四肢、下肢、上肢

科室:小儿科

症状:肌肉的失用性萎缩、横纹肌溶解、感觉分离、肌肉的失用性萎缩、横纹肌溶解、感觉分离、腰肌痉挛、“猿手”畸形、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感觉障碍、步态异常、出汗异常

检查项目:脑脊液(Kahn)氏沉淀试验、一般摄片检查、肌电图

相关疾病:小儿良性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营养障碍性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小儿脊髓性肌萎缩

引起小儿腓骨肌萎缩症原因:

一、发病原因

CMT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部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和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1.遗传方式

(1)CMTⅠ型: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和X性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两种方式。近年研究表明,CMTⅠ型又分为ⅠA型、ⅠB型及ⅠC型。CMTⅠA型最常见(56%~60%),由常染色体17P11.2-12上PMP-22基因突变所致。CMTⅠB型少见(30%),病理基因在Ⅰq21-23,与髓鞘蛋白P0(MPZ)基因突变有关。ⅠC型的病理基因至今不明。X连锁的病理基因在Xq13-1。 (2)CMTⅡ型:遗传方式有3种,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及X性连锁遗传。本病常染色显性病理基因在Ⅰp35-36。常隐及X连锁病理基因不明。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