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现在发病率已有所降低。

此病主要见于1~5岁小儿,春、冬季发病较多。病程多为3~4周。其他疾病常为结脑发病的诱因。临床常分为3期:

前驱期(早期)。约1~2周,有烦躁、精神呆滞、低热、无原因的呕吐、便秘等表现,年长儿可述头痛。

脑膜刺激期(中期)。约1~2周,可表现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多有惊厥。检查有脑膜刺激征、颅神经障碍、膝反射亢进等。最后可有颅缝裂开、偏瘫、角弓反张等。

昏迷期(晚期)。约1~3周,症状较早、中期严重,半昏迷进而昏迷,颅压高及脑积水更明显,最后四肢松软、瘫痪,直至死亡。

腰穿时脑脊液压力高,外观清或呈磨砂玻璃样,偶呈黄色。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常在(200~300)×10^6/升,蛋白在0.4克/升以上,糖在0.3克/升以下,氯化物经常低于102mmol/L(600毫克/升)。

本病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脑炎、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脑脓肿及脑肿瘤有类似症状,须加以区别。常见并发症为脑积水、脑实质损害、脑出血及颅神经障碍等。后遗症常见斜视、面瘫、肢体瘫痪、失明、智力低下及癫痫等。

在结脑极期可应用激素、侧脑室引流、降低颅内压、防止合并症等综合治疗,并采用对症治疗及中医治疗。

凡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正常、疗程结束2年无复发者可认为痊愈,但由于本病于愈后4年内易复发,所以仍应继续观察到停止治疗后5年。

预后与年龄、病程、治疗早晚、有无合并脑积水、是否耐药及治疗方法有关。治愈后复发率为5%~10%,复发病人疗效不如首次治疗好。随访病人应检查脑电图,如脑电图正常则智能较正常。

预防本病必须做好卡介苗初种及复种工作,结核病患儿多未接种卡介苗。同时应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与小儿密切接触的成人结核病患者,加强对结核病人的管理和治疗,普遍提高小儿抵抗力,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尤其早期发现和彻底治疗小儿原发性结核病,对防止结脑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在治疗上,要切断与开放性结核病人的接触,严格卧床休息,营养应丰富,细心护理眼、黏膜及皮肤,防止褥疮,昏迷病人应用鼻饲。

可应用抗结核药物链霉素,每曰肌注1次,总疗程3个月。常用药物为异烟肼,一次顿服,疗程1~1.5年。利福平,疗程6~9个月,必要时1年。吡嗪酰胺口服,疗程3—6个月。乙硫异烟胺,疗程6个月。目前,多采用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4联药物治疗,其中以异烟肼为主要药物,整个疗程自始至终应用,疗程1~1.5年,或一直用至脑脊液正常后不少于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