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

在这节整理与复习课中,我放手先让学生自己先整理知识,再组织学生交流,相互补充,注意突出转化的思想。如果仅仅让学生说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套用公式计算,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没有多大的用处。通过教师的追问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来历,让学生思考、想象、表达,适时演示,使学生学得有趣,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以发挥。在练习阶段,练习形式多,反馈及时,使学生练得扎实有效。

【教学分析】

圆的有关知识,特别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由于计算的烦琐,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学习兴趣不大,五年级的学生对枯燥的、平淡的教学手段也会感到乏味,学习积极性不足。复习整理时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圆面积推导过程动态的演示,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对圆面积公式的来历有了进一步理解;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的学习活动层层递进,满足学生交流、展示的需求,让学生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意义;

②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③能正确地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并对自己的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④能运用所学圆周长、面积等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回顾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

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师:(指着黑板上画的一个圆)这是什么图形?

生:圆。

师:圆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谈话: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圆是一切平面图形里最美的。”圆是平面上的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也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知识,把这方面知识学习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复习圆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复习大家加深对圆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老师也希望今天的复习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在复习前,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我们该复习哪些知识,应该怎样复习?(板书课题:圆的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我采用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引入方式,因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又简洁明快,结构紧凑,为学生后面的探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一个声音最宏亮的同学读复习目标,其余同学“认真倾听,用心思考”!

1、巩固圆的特征,通过系列的训练,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灵活、全面地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出示学习目标,目的是让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讨论的方向,有目的地进行了交流学习,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三)、回忆整理、交流探索

1、老师在课前已经让大家翻阅了这部分内容,那么谁来说说,我们在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预设:圆的周长;圆的画法;圆的面积;圆的各部分名称)

2、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圆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但特别零乱,怎样使这些知识更有条理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知识要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要求整理的结果一定要简洁、清晰、一目了然。[每组一张A3 纸,把知识整理到A3纸上,要求字体工整、尽量大,可以使用黑色、蓝色、红色等,以便稍后展示。]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大家都整理好了吗?谁愿意把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

(a)、学生汇报、师生互评

[预设:我们小组是用树形图的方式整理的,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圆这部分内容分为三部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的认识包括…… 圆的周长包括…… ……

生评:你们小组整理得很好,能抓住知识要点,注意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我们小组是用表格的方式整理的……

生评:……

我们小组是用大括号的方式……

生评……

(b)、教师展示与生交流

师:老师在课前也对圆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整理,想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大家想不想看看?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

师:看完了老师的整理,你能给老师提点意见吗?(师生互评)

4、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

5、小结(师来到黑板前)这是我们用不同方式对圆这部分知识进行的整理,虽然方式不同,但都能抓住主要内容,并注意到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我们今天的交流,大家一定对圆这部分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的整理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现实生活引入课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回忆相关的知识,为后面的问题解决奠定基础。】

(四)、实践应用[第1、2题口答,第3题学生板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城堡,在那里一展我们的风采,好吗?

1、走入知识宫,展示我的才华。(填空)

(1)圆是平面上的( )线图形。(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最长。

(4)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对称轴是( ),圆有( )条对称轴。

(5)圆的半径与它的直径的比是( )。

(6)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是( )。

2、当回法官判是非(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是直径。 ( )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 )

(3)圆周率π的值是3.14。 ( )

(4)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 )

(5)圆的半径是2分米,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6)圆的半径扩大2倍,面积也扩大2倍。 ( )

3、应用题

(1)、已知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是70厘米,它每分钟可以转100周。小明骑着这辆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用了10分钟。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2)、在草地的木桩上拴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形花圃的半径是3米,花圃的外面筑了一条宽为1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用铁丝做成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14cm,如果这个正方形的周长重新围成一个圆,则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他们产生探究欲望,明白探究内容,使练习变的既生动有趣又有用。而第3题的设计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

(2)半径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8倍。 ( )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中,圆的面积最大。 ( )

(5)半圆的面积就是圆面积的一半. ( )

(6)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

2、选择题

(1)、圆周率π的值( )3.14。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2)、一个半圆的周长是( )。

A πr B 2πr C πr+r D πr +d

(3)、下面图形( )不是轴对称图形。

A 长方形 B 等腰三角形 C 任意梯形 D 半圆形

(4)、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 )

A 直径是两个半径 B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C 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5)、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从2时走到4时,分针针尖大约走过了( )cm。

A. 31.4 B. 125.6 C. 314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例和数学知识作出有效的判断,有利于排出知识间的干扰,促进正迁移的实现,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既有发散性,又有集中性。)

3、应用题

(1)街心花园花坛的周长是62.8d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有一个圆形鱼池的半径是5米,如果绕其周围走一圈,要走多少米?

【设计意图:不断变化、组合,发挥,同一学习素材尽可能多的功能,拓宽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科学学习方法的形成,使课堂充满了精彩。】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学习。因此全课总结时,当学生回答出知识技能上的收获后,通过:“这是知识上的收获,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没有什么收获呢?”这样的设问,引导学生一起回顾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