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案是否是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第二次是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成进行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所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行分类。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都有什么性质?亲自动手试一试。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1.分别按照什么分类方法分类?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都有什么性质?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图形进行分类整理,并认识图形的类别特征,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难点:动手实践,体会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引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两个概念。

引导学生进行平面图形的分类。(分成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学过哪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利用白板的容器功能进行分类练习。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二)尝试探索,给图形分类。

1、猜一猜(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动手分一分(平面图形分类)

3、发散拓展:画一画。

(三)扩展练习。

(四)数学万花筒。